小编:何田田
近日,体育界接二连三传出不幸的消息,先是15岁的体操运动员王燕在上海参加资格赛中从高低杠上摔下,颈椎骨折;再是上海排球名将汤淼在俄罗斯参加友谊赛前脑部意外重伤,面临瘫痪威胁。奥运临近,两名运动员的意外受伤,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运动员保险现状的关注。
投保状况不乐观
意外发生后,无数国人唏嘘的背后更是密切关注这些运动员今后医疗、生活的保障问题,是否也会如当年的桑兰一样获得千万美元的巨额赔偿?
据浙江体育局介绍,王燕目前享有三份保险保障,包括全国体育基金、由浙江体育学院购买的工伤和意外保险,大概可以获赔人民币几十万元。而汤淼的保险情况目前却不明朗。
1998年,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友好运动会时,在跳马练习中不幸摔成重伤。好在当时的友好运动会给各国运动员都购买了意外保险,桑兰获得了千万美元的巨额赔偿。从此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文件要求各个运动队给运动员购买意外保险,并且还委托全国体育基金会为运动员投保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短期意外险部总经理吴晓红介绍说,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投保状况并不乐观,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投保意识都不高,大部分都只是为了某一个赛事单独投保,为运动员平时训练或者生活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投保的却非常少。而保险公司目前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保障的商业险种也不多,主要有团体意外险、雇主责任险,为运动员提供身故、残疾、医疗费用、包括骨折以及生活费用等保障。如今大部分的运动队在重大赛事中也都是团体投保,按照各项运动的不同风险程度来区分保额。
在国际上,保险已经成为各项体育运动发展的坚实后盾。无论是运动员所属的运动队、俱乐部还是运动员自己,都不吝重金购买保险。早在1945年,法国体育界就规定运动员必须买保险才能在国内和欧洲参加比赛,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前,阿根廷足协支付了443万美元巨款为马拉多纳购买人身保险,贝克汉姆更是为自己的右腿投保了高达1000万美元的商业保险。
相比之下,在中国,目前运动队大多是为了某一个赛事投保团体意外险,并不会为某个人而在团单中特别增加保额保障。去年的中超赛场上,被踢爆眼睛的金德外援班固拉只获得了200元的保险费用,便是最好的反面例证。
呼唤专业体育保险
我国体育保险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相关部门以及运动员自身的投保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都是“举国体制”,运动员的吃喝拉撒,以至伤、残、病都由国家包办。而运动员也习惯了自己只要刻苦训练,冲刺金牌,生活上则全部都由国家包办或照顾。在这种“保姆”式的体制下,运动员很少能想到主动为自己投保,或者说,大部分运动员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如果受伤之后,今后面临的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事实上,国家在每位运动员身上都花费了大量财力来保障运动员的生活,但尽管如此,财力毕竟有限,分配到个人的头上更是相当微薄。于是,一旦遇到大的伤、病,哪怕解决了一时的医疗费用,可以后的生活费用却可能难有切实的保障。
另一方面,据吴晓红介绍,目前我国很多重大的体育赛事中,不少保险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一般都以赞助的方式主动给重大赛事赠送保险。这种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长期以来却因此造成主办方和运动员的依赖心理,参赛的时候只想到从保险公司拉到保险赞助,缺少主动投保以获取风险保障的意识。而保险公司的盲目赞助之举,实际上也不利于自身的风险控制管理。
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业内专家指出,要切实改进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投保现状,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体委等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促进运动员保险发展的政策;照顾伤残运动员其实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还需要适当引入保险机制;运动员和各级运动队自身也要加强投保意识,合理为自己购买保险。
当然,保险公司也要加强对体育险种的开发,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体育险种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保险公司理应要看准先机,积极做好险种的开发工作和相应的保险服务。中国人保财险曾于前年推出的一个专门针对跆拳道运动的险种,也是我国首个体育专项保险,其市场销售情况不错,很值得各保险公司在开发专业体育保险险种时加以借鉴。
标签: 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