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寿险业如何更好服务民生求发展

2018-05-29 08:00:01 无忧保

  【摘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被不断提及,并且对养老、大病、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出多项改革举措,进一步指明保险业改革发展方向。这说明政府近年非常关注保险方面,而寿险作为保险中的重要一环,在新的一年中如何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呢?

  李存强 男,美国/加拿大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统计建模分析专业硕士学位,注册会计师(CPA)。自2002年起加入到美国万通互惠金融集团,历任集团财务顾问、会计师,万通互惠国际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全球战略规划及业务拓展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同时兼任日本万通寿险有限公司董事、香港万通亚洲寿险有限公司董事、英大泰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2012年加入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保险”两字高频率提及14次,并且对养老、大病、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出多项改革举措,进一步指明保险业改革发展方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商业保险在参与国家治理和经济建设大格局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近日,笔者走访华泰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李存强,从“政策红利对于寿险业的影响”、“商业保险助力民生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以及“寿险业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大发展机遇”等多个角度发表了他的观点。

  聚焦养老健康需求
  激发保险创新活力
  笔者:“看病难、看病贵”事关国计民生,也成为两会热点话题。按照国务院要求,“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这对保险业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也让行业读出了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号。您认为我国建立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寿险业的发展机遇?
  李存强:自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颁布了保险“新国十条”,从国家层面大幅提升了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说,这对于中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加速期,未来养老问题还将更为严峻。正如“新国十条”所明确的:“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我认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是支撑和稳固我国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
  从寿险发展来看,“新国十条”推动了险企在民生养老、医疗健康两方面的重大发展机遇。深而广的养老健康市场需求极大激发了保险业的创新活力。随着今年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后我国将逐步从储蓄养老向保险养老转变,从而实现老有所养目标。
  除了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健康管理。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过亿。我们不能忽视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逐渐增多的现实。在我国养老健康体系建设中,“医”和“养”不能完全割裂,应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及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让国民提高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长期护理也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长期护理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发展空间巨大,但挑战也是同样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不仅需要大数据支撑,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但随之增加了商业保险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因此实现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关键在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优化传统业务模式
  更要拥抱互联网
  笔者: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异军突起,但还局限于理财类万能险、责任险、意外险等,对于寿险而言,如何搭上互联网金融大发展这班顺风车?华泰人寿的互联网创新构想是什么?
  李存强:保险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基因,华泰人寿也一定要“拥抱互联网”。未来保险发展的互联网化将会有两种形态:一是针对高净值人群,主要集中在“60后”、“70后”,他们更侧重于保障、财富传承和财富安全等需求,更适合于定制式的保险产品,保险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高级分析来优化政策,以提升客户体验;另一类集中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更愿意在线选择便宜且优惠的个人保险产品,也更容易接受新型的产品和销售模式。这两类保险客户群的需求完全不同。对于前者,尽管互联网可以为他们提供比较好的客户体验,但这类客户更离不开传统的理财师与代理人提供的“面对面”定制服务,而作为未来客户主体的后者应是互联网化的。 近两年来出现的互联网保险,多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传统寿险,给大众的印象还是“新瓶装老酒”。事实上,只有以互联网思维及生存方式的创新才是突破传统保险业务,从而真正拥抱互联网金融这片蓝海。华泰人寿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也正在积极进行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有益尝试,积累互联网营运经验,搭建相关平台及流程,以快速融入互联网保险市场,为华泰人寿注入新鲜元素。

  破除同质化漩涡
  运营效率发挥极致
  笔者:近几年来,华泰人寿一直围绕转型进行调整。2014年底,您又提出“三年再造一个华泰人寿”的目标,这一战略构想是基于何种考虑?这是否意味着华泰人寿要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
  李存强:实际上,政策红利既转化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动力,也带给行业发展更多挑战。“同质化竞争”、“粗放式发展”、“重规模轻效益”、“重理财轻保障”等无不反映了当前保险业发展存在的结构问题。摆在华泰人寿面前的,就是要如何破除“同质化漩涡”,将运营效率发挥到极致,走上一条专业化、高效率的经营之路。
  从2012年我履新华泰人寿以来,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最终确立了公司发展方向:经过5-10年的持续转型,将华泰人寿打造成中高端客户家庭人生保障和财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最终将公司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绩效领先、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寿险公司。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牺牲公司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但不完成持续转型,也难以启动快速健康发展的战车。为此,近两年来我将工作重点聚焦在“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两大方面。
  2014年,华泰人寿成功推动了五个转型:一是市场转型,逐步聚焦城镇中高端客户市场;二是产品转型,由理财型向长期保障和长期财富积极转变;三是经营转型,聚焦价值持续稳定增长,业务指标关注点由规模保费向标准保费、价值保费转变;四是渠道转型,明确个险渠道价值主张,以绩优为导向关注代理人产能和收入提升;五是风控转型,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防范高现金价值业务风险,注重防范流动性风险、错配风险、坏账风险等资金运用风险。
  2014年,华泰人寿实现了成立9年来的首次盈利,也是新业务价值在持续3年下滑之后恢复较高速度的增长。经过这一年努力,华泰人寿实现标准保费26.86亿元,同比增长6.0%;新单价值保费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13.9%。
  在保险业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的形势下,在华泰人寿取得了阶段性转型成果的前提下,2015年将是华泰人寿实现未来三年发展战略目标的起步年。华泰人寿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强身健体、转型升级、助跑腾飞”三个关键步骤,实现再造一个华泰人寿的宏伟目标。

  无忧保提示:从以上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存强的解答来看,保险业的发展时离不开多方面的,首先是需求方面,作为一个保险公司,一定要看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是创新力,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还有模式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创新问题,对于传统的业务模式,一定要不断优化。最后就是效率问题,企业的发展一定要重视效率。以上的说法不仅适用于保险业,其他行业也同样适用。

标签:   服务民生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