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经过杭州工商局注册,注册资本500万元,为正规的法人企业。专注为全国个人提供社保代缴、公积金代缴等服务。
就业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当下,句容市正着重打造江苏硅谷、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三张名片,但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所需的高层次和技能人才缺乏,一线员工也不好招等就业矛盾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民技能水平,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成为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近年句容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该市职业技能培训所涉对象规模较大,涉训部门较多,主要有人社、教育、农委等,各部门培训对象与内容各有侧重,又有重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人社部门。依照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的要求,重点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了以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的本市户籍人群开展了以SYB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培训。2015-2017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班171期,培训学员5100余人。
2.农业部门。依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要求,重点对本市农村劳动力,开展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以农民创业经营、电子商务为主要的创业培训。2015-2017年,共对16124人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3.教育部门。依照国家赋予的办学职责,除对新生代劳动力开展以中专和大专层次为特点的职业学历教育(承办载体为句容中专校)外,通过发展社区教育,组建社区教育体系,为各类人群的终身教育提供教学平台和办学支撑。2015-2017年,开展城乡各类社区教育活动106.8万人次,城乡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均在55%以上。
此外,民政、妇联、残联、供销社等多部门也根据各单位职责范围,针对退伍士兵、残疾人、妇女等群体,开展了各类以提升技能解决就业困难为主要目的的培训。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量逐年增大,发展迅猛。
二、当前句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句容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快速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果喜人。但当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层面上,尚未形成全市多部门联动的大培训体系。目前,该市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各个单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突出。部门都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或上级部门考核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彼此之间尚未形成良而有效的资源共享渠道,开展的各类培训内容上一再重复,涉训对象也多有重复,不能构成有效、合理的资源分配,造成了政府资源的浪费。同时,复杂、繁多但重复性高、实效性不强的技能培训,也降低了劳动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部分培训依靠培训补贴吸引人员参加,一方面造成培训经费的不合理使用,影响培训效果;另一方面,经济利益驱动的不良竞争,促使真正好的、有实效的技能培训无人问津,难以开展。
2.政策覆盖上,与服务对象有所脱节且不能满足现有培训需要。一是各类培训资金不足。政府购买是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日益增长的人力物力费用和长年不变的补贴标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培训开展的内容和效果。二是补贴范围限制严格。譬如人社部门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对象就仅限于低收入家庭子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五类人员。不符补贴标准的对象,就无法开展相应的培训,严重制约了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三是培训设施配置较低。诸如各镇(街道办)社区教育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培训设施建设还不完全,稍具技术含量的技能培训,特别是工业技术类的技能培训无法开展,只能以理论培训为主,培训内容浮于表面。
3.培训成效上,社会认可度较低,后续鉴定工作难以为继。一方面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得不到保证,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实训开展远少于理论教学等原因,培训成效大打折扣,大多数企业并不认可。另一方面,培训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市场发展方向不符,多数培训并未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各培训机构开办的培训班也并未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只看自身能办什么班、什么班利润高就办什么班,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培训必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此外,该市承担职业技能鉴定的部门为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但由于涉训部门众多,培训内容多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关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重合度不高等原因,多数技能培训开展后并不能进行鉴定工作。
4.培训对象上,参训人员积极性低,高技能培训开展仍是空白。一方面,该市多数职业技能培训仅仅满足于完成各项考核任务,培训效果得不到体现,流于表面。多数企业对入职人员没有具体的职业技能要求,参加不参加技能培训与日常生活、工作不构成直接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大多数技能培训安排在工作时间,直接影响了参训人员的日常生产,导致参训人员积极性较低,人员组织困难重重。部分培训牺牲效果,利用交通补贴、餐饮补贴等吸引人员参加,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基础薄弱,培训体系还不完善。真正需要技能提升的企业技术工人,由于不在补贴范围内,针对其开展的培训少之又少,企业为减少成本,也不愿开展相关的培训,技能工人技术水平长年得不到提升。同时,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企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陷于瓶颈。据悉,该市目前的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仅有387人,远远少于丹阳、扬中等周边地区。
三、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1.完善制度,构建大培训;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建议以教育、人社、财政部门为主,建立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从实现资源共享和培训数据统筹起步,统一制订职业教育规划,统一配套办学政策,统筹使用各类职业教育经费,逐渐建立起全市大培训;体系,全面落实各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在培训对象动员、技能提升要求方面的管理职责。
2.精准培训,突出需求导向。坚持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实施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一是精准定位企业需求。深入企业,开展技能人员需求情况摸底调研工作,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提供订单式;技能培训。譬如我市建筑业企业在进行资质认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相关部门可以结合企业需要进行培训和培养。二是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要摸清未来3-5年内全市经济产业发展方向,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更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技能人才储备。恒大童世界项目已落户句容,投入运营时必然缺少大量的文化旅游类和服务类技能人员,相关部门完全可以着手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储备人才。三是精准定位劳动者需求。要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譬如4050人员;学习新技能难度较大,可以开展现有技能提升培训或简单易掌握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技能培训;低收入家庭子女、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人员具备一定的学历基础和学习能力,可以对应开展企业需要的、具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第二产业技能培训。通过合理分配,促使政府公共资源效用最大化。
3.转变方式,促使优质就业。一是转变培训模式。要突破现有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劳动就业分离的现状,构建起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劳动就业一条线;的培训模式,让参训人员有证可拿,有班可上,真真切切实现培训解决就业。二是转变培训形式。适应城乡劳动者的实际,实行全日制班与夜校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在岗培训与转移培训相结合,施工旺季培训与施工淡季培训相结合,课堂与网络相结合,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生产的前提下,使参训人员更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三是转变内容比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不符合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实际,要逐渐加大实训在培训内容中所占比重,充分利用我市中专校等高校的实训场所、设备等资源,提高参训人员的实操水平,让他们毕业即可上岗;,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和社会认可度。四是扩大培训覆盖面。将免费技能培训从现有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特殊的困难就业群体,逐步扩大至全民覆盖,从而实现整体性、全民性人力资源开发。
4.深入合作,实现三方共赢。强化政、校、企三方合作,相关政府部门牵线搭桥,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只有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才能反映企业一线用工需求;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实用人才。鼓励企业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建立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稽查机制,凡有能力独立举办企业技能培训的,督促其规范举办,并给予上级规定标准的补助,没有能力独立举办企业技能培训的,经费统筹,政府帮助举办。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外地创业者无法自己缴纳个人社保?离职跳槽者生怕社保断缴无法买房?自由职业者又怕因为没社保孩子上学受影响?这些问题无忧保统统给你解决,只需手机3分钟操作,保你社保不断缴,让你生活有依靠!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