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社保是社会保险的简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俗称养老金)占大头。
社保是社会保险的简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俗称养老金)占大头。记者经了解发现,很多人认为中国养老金保障水平低,参加养老保险会吃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职职工只要足额、按时缴纳养老金,就可以领到规定标准的养老金。如果把参加养老保险当做一种投资,那这项投资是很划算的。
工作人员给大家算笔账:假如不参加养老保险,将单位及本人每月该缴纳养老保险的钱(按社平工资缴费,共缴28%)存入银行,在银行利率与工资增长幅度一样(实际上近年来工资增长水平是银行利率的四五倍)的情况下,假如存了35年,退休后按养老金发放水平,从银行按月提取自己的养老金,只够提取10余年,这还不考虑通货膨胀、国家大幅度调整养老待遇等因素。
假如考虑货币贬值因素,二三十年后用自己存进银行的钱养老,估计养老水平会很低,而且还不能保证是否能抑制自我支出的欲望,避免随时将这笔钱支取开销,比如炒股亏掉,或用于提高平日的消费水平等,最终难以保障老年生活。
而参加养老保险,养老金一直发放终身,且不断调整提高。去世后个人账户的余额可提走,还有一大笔抚恤费用,回报率之高远超预期。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是可以免税的,如果不缴纳养老金,要缴纳的个税就增加很多,反而不划算。
目前,广东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中,年龄超80岁的就有几十万人。现在生活保健水平高,一般人领取20年以上退休金将十分普遍。而在发达国家,早就实行65岁左右才能退休,工作的时间比我国要长。
由此可见,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非常惠民。如果不参加养老保险,损失太大了。
没有养老保险
企业负担会很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日益广泛,一些人仍在质疑:我们为何要设立养老保险制度?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人们都是“单位人”,以“单位”为纽带的保障制度,将每个人都固定在一个单位里,职工的工资、退休金都由企业负责,养老是单位的责任,没有社会性。企业还要“办社会”,建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等。这种制度,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了分配领域的改革。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职工允许多干多得,而在二次分配领域,还保留着由企业负担职工退休金费用的做法。越来越庞大的退休费负担,让企业难以轻装上阵,一方面,企业缺乏竞争力,效益下滑,难以支付日益高昂的退休金;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效益很好,但繁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最终也将大大增加优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出现了企业的退休费统筹。一开始是一个县的国有和大集体企业退休费统筹,逐步扩大到各类经济形式也进入统筹范围。
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行改革开放,而激发企业活力的第一步,就必须实行包括分配在内的企业自主经营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打破“大锅饭”,告别“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历史;另一方面,应该对历史包袱沉重的企业减负,通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职工的风险。
当时研究发现,全世界主要有两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是现收现付,当年根据收取情况发放养老金,逐年提高养老金发放水平,若入不敷出,由财政资金填补空缺;二是实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将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全部划归个人账户,并委托市场有资质的机构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今后的养老就靠个人账户,新加坡就是这种做法。广东反复研究论证,决定结合两种方式,大胆突破,创新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个人缴纳的费用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费用中,大部分统筹起来,用于发放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少部分充实到个人账户。
由于制度设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广东的养老保险模式被国家进一步完善后在全国推广。
付诸一生的企业倒闭了
也不用担心养老
按照国家《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到达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累计至少满15年后,就能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险缴费与基本养老金水平相挂钩,缴费时间越长、缴费工资越高,今后领到的基本养老金就越多。《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有些企业按职工的底薪申报缴费工资,会造成这些职工今后的养老金较低,不符合法律规定。
有了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再也不用担心付诸一生的企业突然倒闭,自己晚年就没有依靠了。因为在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只要在企业工作一天,国家就要强制企业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并由企业在给员工发工资之前,从员工工资中代为划扣个人缴费部分,进入养老金个人账户。
不管供职的企业是否倒闭,不管这位职工是否跳槽,他以后养老不用再找企业,而是通过社保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
中国养老金替代率近六成
保障水平合理
很多人以为中国的养老金水平低,怎么比?每个人情况不一,很难找到可比性。国际公认的比较方法是以退休前的在职月收入与退休时领取养老金的比值,也就是养老金替代率。在英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万英镑左右,养老金平均为7000英镑-8000英镑。英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左右,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也为40%左右。而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养老金替代率目标为59.3%,高于国际劳工组织40-45%的标准。
而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大都早已延长到65岁,有的国家已延至67岁。退休年龄比中国晚,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就比中国短。从替代率看,中国的养老金保障水平,在世界上看也是不低的。
有些人还是不满,说与自己在职工资相比,养老金水平明显很低,有些人的养老金甚至只相当于在职工资的20%。社保相关部门查过很多案例,发现这些参保人员,要么缴费年限短,要么缴费工资基数很低,也就是说,月收入1万元,但缴费基数是按照3000元的工资水平缴纳,最终养老金自然就低很多,只能与3000元来对比,不适合与工资收入1万元来参照。
标签: 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