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案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
多位受访者表示,养老保险统筹、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或将成为下一步改革推进的重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将从五个方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一是统账结合,二是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四是改革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五是建立职业年金。
对于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问题,胡晓义并未提及。记者采访发现,这一点是导致上一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没能顺利推进的纠结点,也是本轮改革方案设计时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未来的改革方案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来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 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避免造成机关与事业单位新的不公
改革方案还包括,同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以免造成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群体分化和新的社会不公;并且要将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纳,也按照企业职工的模式推进,应明确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依法缴费。
一些学者表示,此项改革不应再推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贡森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对延迟退休表现出反弹态度,与养老金“双轨制”有着密切联系。
“许多人会想,既然养老金有缺口,为什么不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却要延长退休年龄?”他分析说,在发达国家,养老保险的公平问题主要体现为代际公平,但是在中国则是代际公平与群体公平并存且相互缠绕,令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如果不能解决好当代人之间的群体公平问题,那么很可能也将影响养老金运转的可持续性。
对此,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考虑到政策推行的顺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体制改革有可能在延迟退休政策之前启动。
标签: 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