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靠不上
养儿防老的传统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社会。随着我国第一代婚育年龄,“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即将到来(目前北京市家庭平均人口2.9人)。也就是一对夫妇对上需照顾双方父母,对下得养育一名子女,孩子成人后,父母己经退休,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仍然生存,假如这个孩子得照顾所有家人,含自己在内总共有七人,如果孩子结婚对象的生活与自已相仿,便可能出现两个人照顾十四个人的情况,这个经济负担不可谓不重。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北京市的大批独生子女父母将从2015年开始逐渐进入60岁。另一方面,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需要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适当的精神照料。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只能“吃饱穿暖”
现行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且个人缴费满十五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相当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1%)累计储存额的1120。国家参照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社保旨在满足退休人员的最低养老需求,2003年,全国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621元。(以上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社保白皮书)
在职收入越高,退休后的社保养老险的平均替代率越低。社保养老保险的缴纳基数有上限,不超过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这意味着,工资在缴的基数上限以内的人和工资远远高于上限的人,社保养老保险最后的差别并不大。而对于工资收入较高的人来说,退休金和目前的收入反会更大,生活质量的折扣比例会更高。
企业年金尚未成熟
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为职工购买的集体保险。一些有能力的公司一般都较早地为员工建立了企业年金,并将其作为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但是就全国而言,企业被充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未形成。虽然早在1998―――1999年就有保险公司推出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类似企业年金的产品,但事实上远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市场。而且,其选择权和主支权都在企业手中,所以,想要依靠企业补充养老计划,还尚需时日。
构筑个人完善的养老保障
世界银行在199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扭转老年危机―――保障老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中指出,政府推行的退休保障制度须同时兼顾老人和促进经济增长。要做到老有所依,最佳的做法便是利用“三大养老支柱”提供全面的退休保障。“三大养老支柱”分别是:
①政府管理及由税收资助的社会安全网
②由政府强制性推行地、私营机构管理且积聚足额资金的退休计划
③个人的自愿性储蓄及保险安排。
未来依靠社保养老保险和睦业过日子,可能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养老生活期望,所以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准备,尽快建立自己的养老基金。
结语
其实,你的钱包里面只有两种钱,一种属于现在的你,一种属于未来的一位老人所有。如果你今天将老人的钱花掉,那就是年轻岁月透支晚年岁月,今天透支明天,年轻力壮透支年老力衰。
和讯网保险频道 2006年2月8日
【出处:和讯网保险频道】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