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战略目标。近年来,保险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开始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各家保险机构都在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出台各种新措施和新的服务项目。保险业应该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霍联宏。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的?
霍联宏: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保险业的本质要求,保险的基本功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完全契合的。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的机制,将集中起来的保费用于补偿因保险事故而遭受经济损失的被保险人,使遭受损失的个人、家庭和企业能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为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第二,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加快保险的发展、扩大保险对社会生活的覆盖面,将减除广大居民对于未来风险保障的后顾之忧,释放更多的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增长。此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对于拉动投资、建设国家战略需要的中长期项目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在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中,保险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保险业聚集的大量保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要应对未来的保险给付,保险公司就要通过存款、国债、证券、基金、产业投资等各种投资形式去实现资金的稳定保值增值。保险公司在投资活动中,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可融通资金,另一方面也扮演了资本市场中稳健、理性机构投资者的角色,客观上有利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稳定。保险还有助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记者:这几年,太平洋保险在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哪些亮点?下一步有什么创新?
霍联宏: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自1991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将服务大众、回报社会作为公司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太保公司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承保了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例如公司独家承保和参与承保了长江三峡等多个国家大型水电枢纽工程,承保了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充分的风险保障。
在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2001年11月,太保在江苏省江阴市开办“农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创立了“江阴模式”,找到了一条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成功之路,受到了保监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太保公司还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一是救助孤残。1996年,太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出资百万元,救治百名孤残儿童”的慈善活动,共出资200万元,使全国45个城市的127名病残孤儿得到手术治疗,一批孤儿和贫困学生得到资助;2006年,太保为第九届远南运动会火炬中国传递暨中国残奥励志万里行活动全程提供保险保障。二是兴学助教。2000年,太保出资625万元,在云南援建了21所希望小学;2002年,向江西革命老区捐款500万元,用于16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危房改造和恢复重建。三是扶危济困。2003年,在全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太保快速开发相应的险种,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为保户提供全面的保险服务;公司还向上海市8000名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无偿提供16亿元的保险保障,向山西、河北、天津、上海4省市共捐款400万元,支持了当地的抗非典工作。
记者:保险业服务水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还有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提升?
霍联宏:保险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还亟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诚信服务的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和谐的社会必定是诚信的社会。虽然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诚信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保险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些保险经营主体展业理赔两张脸,投保容易索赔难;一些营销员在保险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保险合同信息、误导客户,或是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少数公司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真实等等。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也是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为此,必须从多方入手,努力推进保险业的诚信建设。要大力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要逐步建立保险信用评价体系;要强化失信惩戒机制,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惩戒作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行业形象。
第二,扩大保险覆盖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扩大保险覆盖面,就是要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保险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备的风险保障。
第三,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产品虽然很多,但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却很有限。究其根本原因,模仿的多,创新的少;雷同化的多,差异化的少。未来保险发展的方向一定是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特点,开发差异化、不同层次的保险以及理财组合产品,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保险需求;同时要走服务创新和延伸之路,在保险产品销售的相关环节进行拓展,挖掘各种可提供的延伸服务,提高保险产品的附加价值。
第四,服务“三农”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建设是保险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频繁,而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又极其有限,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实际上对保险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农业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商业保险公司对于农业风险的掌控能力和经验还显不足,加之农村居民对于保险的认识不高、对于保费的承受能力有限,都使得保险在农村还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保障功能。要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对农业保险业务给予适当补贴及税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村居民的保险知识。
2007年05月09日 08:57 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