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劳动就业管理处为实现社会保险补贴管理信息化,让社保补贴管理更加科学,信息台账数据更加精准,广大就业困难人员查询、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在市局同志的细心指导和网络工程师的大力协助下,将历年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台账资料,全部录入“淮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为我区社保补贴管理工作迈入“互联网+”时代奠定重要基础。
在实现“社会保险补贴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并克服了三大难关。
一是“技术关”。根据淮安市就业社保一体化的要求,就业数据和社保数据必须实现统一。在录入之初,我处发现过去有很多人的社保缴费账号与现有18位身份证号不一致,而我处并没有修改的权限。历经多次主动与东软公司和征缴中心交涉,才取得了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与技术,为统一就业和社保两块的业务数据奠定基础。
二是“数量关”。2004至2014年以来,我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已有台账18900余份,为了不影响今年享受社保补贴办理,我处通过加人手、拼时间、求效率、保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历年补贴个人信息整理、录入系统工作和个人社保基本信息纠错这两项颇为繁重的工作,确保系统内社会保险补贴的信息真实、准确、有效。
三是“业务关”。在录入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各种业务难题。在处理2014年1000余名网络信息有误差的人员数据时,社保数据和就业数据显示的个人参保信息不统一,是工作的重难点。如:“ 找不到缴费信息”,“有未到帐的养老金信息”,“申请人当年缴费信息有交叉”等等这类情况时常出现。为了破解这一难关,劳动就业管理处用近2个月的时间,经过排查核对、搜寻材料、网络修改、合并信息等手段一一将各种业务难题处理好,确保今年社会保险补贴业务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得以实施和运行。今后,凡我区继续享受社保补贴人员在申请补贴时只要提供当年缴费发票,就能在系统内查询补贴年限,并享受当年的应补贴月份。
“互联网+社保补贴”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全市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因消息闭塞而产生的多补、骗补和漏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社保补贴办理工作的准确性;二是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信息将在社区窗口和互联网平台上公示,接受社会公共监督,有利于保障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公平公正;三是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便捷的查询服务,在社区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就可以查询到社保缴费情况及社会保险政策享受情况。
(淮安市淮阴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顾锦珍 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