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6日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实行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其中个人缴费实账积累,单位缴费部分依单位性质而定。
职业年金,其实就是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有其本身的特点,即: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暂且不论职业年金这一事物网友们会怎么看,但就其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职业年金也是一种"向心力"。
一方面,职业年金是促进养老制度改革的"向心力"。当前,养老双轨制已经终结,全国数千万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按照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一样自掏腰包缴纳保险,这样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60%左右,与之前的80%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这也就会影响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后的养老待遇,势必会引起这部分群体的阻碍。而推进养老改革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保证这部分群体退休后养老待遇不降低,按照当前养老金并轨的大环境来看,职业年金是一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不降低、以促进养老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制度保障。所以,职业年金的设置是符合改革初衷的,它为顺利推进改革增添了一份"向心力"。
另一方面,职业年金也是留住人才的"向心力"。不可否认,养老双轨制的终结也就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特权时代的终结。从另一角度讲,养老双轨制的终结也是一种"松绑",如果说体制内的人员跳不跳槽,是因为要纠结养老的问题,那么终结养老双轨制就是将捆绑在体制内人员身上的顾虑和纠结果断"松绑",政策出台后,一时之间迎来了"公务员跳槽热",所以养老双轨制的终结是促进体制内的人才向外流动的"离心力"。此时,国务院再次出招,打造出职业年金这一稳定人才队伍,促进体制外的人才向内流动的"向心力",使其与"离心力"进行平衡,在这个"平衡点"上,既促进了养老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也留住了人才,稳定了干部队伍。
至于这样的"向心力"作用效果有多大,且看各级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落实力度了。
标签: 职业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