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37家机构获准进入年金操作 险商心态不一

2016-12-17 08:00:09 无忧保
【导读】:虽然,37家机构获准进入年金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但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领证后如何过日子 目前,企业年金“四种人”在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机构、券商以及保险公司之间的角色“割据”,将促进金融分业体制下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虽然,37家机构获准进入年金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但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领证后如何过日子

 

目前,企业年金“四种人”在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机构、券商以及保险公司之间的角色“割据”,将促进金融分业体制下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整合角色资源

 

从首批公布的机构名单角色看,只有8家机构获得双重资格,其他都只有一个角色,这意味着今后的业务开张后,没有一家机构能够独自为客户提供“清一色”的“一条龙”服务,每笔业务都需要机构之间的协同作战。尤其是没有“受托人”资格的机构,如果希望争取其中的一个角色,除了出色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等因素外,资源优势不可小视。

 

商业银行一直仗着在资源上的先天优势在各种合作中“高人一等”。商业银行在此轮角逐中无一拿到“受托人”资格,而且,“托管人”为一色的商业银行,势必加剧银行间的竞争局势,而一直在金融其他领域不敌银行的信托机构和保险公司可以依托“受托人”的资格和商业银行讨价还价。

 

从公布的名单看,券商的没落显而易见,只有中信证券一家榜上提名。

 

除了上述的“外部”资源整合,获得双重资格的机构之间的内部资源整合是理所应当的。

 

单就高管人员交叉任职就可见一斑,太平养老的董事长何志光同时是太平人寿的总经理,总精算师谭伟民也是同时出任太平人寿的总精算师。总经理王连万同时还担任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负责团险系列兼财务副总监并参与投资管理。据悉,太平养老为了节约成本,不打算培养自己专属的销售队伍,未来将利用太平人寿的团险销售渠道和专业人员开展养老金业务的销售,用交叉销售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平安养老也称,“在此次获得管理资格之前,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集团发达的培训系统,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对现有渠道的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

 

发布会上,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孙建一特别提到了平安将要落成的大后援平台。平安养老也将受益于该后援大平台,为客户提供带有“中国平安”标志的服务。

 

在IT技术和服务方面,平安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已经完成全国范围内的MOT测试(MODELOFFICE TESTING),能实现客户对全国范围内的服务需求,特别适合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的大中型客户。

 

据介绍,平安养老保险可为企业年金客户提供多种退休计划设计与产品选择,在基金积累期间策略配置投资帐户和稳定收益投资帐户,在基金给付期间能提供多种养老金领取方式。同时,平安还将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个性化的投资组合产品与服务。

 

险商心态不一

 

首批获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认定的7家保险商中,太平养老保险和平安养老保险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日前,两家公司除了及时地向外界发布了相关消息外,都以不同的形式高调应对媒体答疑。

 

此外,华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对自己能获得“投资管理人”资格表示出很积极。华泰保险一直以其良好的“投资业绩”自视不凡,特别是在债券投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与核心竞争力。公司运营8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68%,其中债券投资年回报达到880%,权益类投资达到756%。

 

仅仅获得了“帐户管理人”资格的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表示,“账户管理人是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信息中枢,在对企业年金的客户提供账户服务过程中承担着核心角色,良好的账户管理能够使客户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将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联合实力较强的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的企业年金管理服务。”

 

同样获得“帐户管理人”资格的太平洋人寿显得相对低调。据记者了解,太平洋人寿对这个结果有些失望。早在2004年,太平洋人寿就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设立专业养老金公司的申请,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批复,不免有些郁闷。而在年金业务上据说公司也做足了“功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结果却只是个“配角”,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平安养老保险董事长王利平表示,虽然此次公司同时获得了两种资格,但是公司还希望再获得“帐户管理人”的资格。与太平养老保险一同提出申请的太平人寿也没有获得“帐户管理人”的资格,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劳动部有关人士表示,在目前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将不会很快批准新的年金机构进入以控制运作风险。

 

核心角色——“受托人”的5席被信托机构占据了3席,企业年金的“信托意味”不能说不浓。此前,传说两家专业的养老金保险公司因为仍属“保险公司”范畴,可能需要更名为“养老金管理公司”,太平养老保险总经理王连万否认了这个说法。“我们将专注于养老金领域,目前不打算从事其他寿险业务,虽然我们的经营范围中允许从事健康险和意外险等业务。”王连万同时表示。

 

市场前景不明

 

虽然,经过“层层关卡”,企业年金终于可以合法营业了,但是,摆在各个机构面前更加艰巨的任务是如何有效地开拓市场,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首先要解决的是机构的自我生存问题。

 

“市场需要培育和教育的过程,税收优惠政策是未来引导市场的关键,希望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年金市场的发育。”平安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王利平表示,言谈之中对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尚存在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

 

虽然已经有19个省市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目前还处于框架状态,还要等待进一步的细则才能操作。

 

从去年6月获准筹备到现在拿到资格,一年多的时间里,太平养老保险公司通过对2亿资本金的市场运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王连万透露,目前公司帐面浮盈约500万。此外还有强大的中保集团做坚强后盾。平安养老亦表示,公司的前期运作不论在资源还是财力上都将依仗集团的支持。在没有拿到合法身份之前,公司不能开展实质性业务,但是公司承认已经与很多客户作了意向性交流,从年金资格发布会现场邀请的企业代表看,平安养老和这些潜在客户保持着某种亲密接触。

 

平安养老称,“也与部分企业客户进行了专业访谈,了解客户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和关注点。”

 

年金业务类似代客理财的特点,经营机构除了“帐户管理人”是按照管理帐户的人头收取费用外,其他“三种人”都只能按照管理基金的规模根据相关规定收取管理费用,这一点决定了这“三种人”,只有将管理的年金运作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满足机构运营的开支,超过部分方能有盈利。但是“做大容易,做强难”王利平强调。

 

相比之下,太平养老在业务开展方面似乎更幸运一些。太平人寿作为唯一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早就参与了劳动部在辽宁的年金试点。太平养老开业后,就顺理成章地从其股东手中接过“企业年金市场运做的首笔标准企业年金业务”,试点中涉及的辽宁省直属的60家企业的企业年金计划将按相关协议自动由太平养老保险承接并进行市场化运做,再拔年金头筹。

 

即便如此,王连万也未敢拍着胸脯说“未来23年内,年金业务能自己养活自己。”

 

回首来时路,经过“三关五将”,37家机构终于站在了企业年金的起跑线上,但还仅仅只能说是“企业年金市场进入了可实质性操作的阶段”,市场“钱景”如何,恐怕还难说心中有数。足了“功课”,投入了大量的人?(黄晓琴)

【作者:黄晓琴】  【出处:证券日报】

标签:   心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