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就业服务局紧密围绕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深化服务窗口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就业服务各项工作的开展,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2007年3月,被安徽省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07年12月20日,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2008年1月4日,获“全省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大跨越。
2008年初,在市劳动保障局坚强领导下,该局结合黄山就业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创新工作举措,一改往年在人力资源大厅坐等服务对象上门的做法,首推“就业服务大篷车”下乡村活动,重点为缺工企业和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就业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主要成果
活动从农历岁末开始,大年初四即迅速进行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2月底。在市劳动保障局领导带领下,该局共组织“就业服务大篷车”近百辆车次,全市10余个乡镇(自然村)联动开展招聘活动,组织缺工企业近300家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000多个,发放“致广大农村劳动者的一封信”、“春风卡”、《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文本,以及进城务工须知扑克牌等宣传品约10万份,参加活动的各类求职者约2万人,初步达成录用意向的有1500人。此外,该局还组织返乡创业的农村劳动者代表进行座谈,详细介绍实施“创业扶持工程”、创业促进就业等扶持政策,为想创业、创大业的农村劳动者点燃了激情,鼓舞了信心。
工作构思
“就业服务大篷车”下乡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除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外,关键还在于该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始终致力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文明、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举办这项活动的主要出发点:
一是公共就业人本服务的内在需要。《就业促进法》对政府责任、工作机制、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和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援助等作出了法律规定。《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就业服务项目,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等工作目标任务。省厅《关于组织开展“2008公共就业人本服务年”活动的通知》(劳社秘〔2007〕323号)更是确定了2008年要围绕公共就业服务的重点,扎实推进公共就业人本服务年活动,努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服务。该局正是根据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新时期的内在需要,结合黄山市具体情况推出了“就业服务大篷车”活动。
二是探索破解“招工难”的有效手段。近几年,黄山市部分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该局通过到用工企业调研、召集企业和培训机构负责人以及求职者代表进行座谈等方式,分析梳理招工难原因,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应对措施。其中通过“就业服务大篷车”下乡村活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缺工企业,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乡镇、自然村进行现场招聘,免费将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送到农村,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现场洽谈。由于活动现场是在农民朋友的家门口,参会应聘的人气很高。人们不仅可以直接了解到岗位薪酬等情况,更因为招聘单位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在择业时完全可以大胆放心。缺工企业往往也能很快就招到合适的人选。
三是促进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创新举措。我市经济建设在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劳动者流动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也从城乡分割变为公平对待,从限制歧视变为放开保护,农村劳动者就业流向也从异地长途奔波变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该局认真分析农村劳动者就业新形势,强化主动为农村劳动者服务的意识,以“就业服务大篷车”下乡村的形式,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不仅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更是支持了家乡经济建设,还避免了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
四是雪灾过后恢复生产自救的便民利民行动。春节前,我市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雨雪冰冻严寒天气,大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冰雪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该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切实做好灾后恢复生产自救工作”的要求,把为灾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灾后恢复生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以实际行动支持当前恢复生产自救工作。在认真做好劳动用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调查企业缺工情况,将用工数量、种类、工资待遇等情况登记在案。组织规模较大,用工规范,工资待遇较好的亟需用工企业到休宁县、徽州区、歙县、祁门县等受灾较重、农村人口较多的乡镇和自然村进行现场招聘,积极为用工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择业做好服务。
五是贯穿公共就业人本服务年十项主题活动的主线。该局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依托,围绕困难群体、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工作、围绕民营经济促进就业、围绕促进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围绕技能岗位对接,围绕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等工作重点,将“就业服务大篷车”下乡村活动作为省厅开展十项主题活动的主线,扎实推进公共就业人本服务年活动,确保十项主题活动取得实效。
后续工作
下一步,在巩固年初“就业服务大篷车”下乡村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大篷车将继续开进街道社区,开进民企,开进校园,就业服务也更将贴近基层,贴近用人单位,贴近下岗失业人员,贴近城乡各类特殊困难群体。一是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动态掌握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城乡人力资源信息报告制度,招聘信息员制度,重点缺工企业周联系制度等;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四是要将“就业服务大篷车”活动长效化;五是不断探索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
标签: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