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内蒙古日前公布2012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称在2012年全区三级审计机关抽调609名审计人员组成97个审计组,对全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福利资金等进行了全面审计。总的看,自治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日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福利制度初步建立。
审计中发现,内蒙古违规使用社会保障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购建办公楼、宿舍、宾馆等支出2564万元,用于部门行政经费272万元,违规购买股权类理财产品5529万元,用假发票、假病历等套取社会保障资金806万元。
同时审计中还发现自治区一些盟市制定的政策与国家有关政策不符,造成制度混乱。如包头市人民政府规定,商业、金融、教育等行业工伤保险费按0.3%缴纳,低于国家最低0.5%的标准;锡林郭勒盟规定私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12%,低于国家20%的缴费比例;呼伦贝尔市自定政策对部分单位按照应缴保险额的30%收取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
同时报告指出审计中还发现自治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不够准确,有10.3万符合保障条件的集体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特殊人员未纳入保障;与此同时,不符合保障条件却享受保障待遇的有3.3万人次,发放保险金4599万元。有5.9万人重复参加城镇和农村两种社会保障制度,造成财政多投入872万元。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不到位20.3亿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未到位5.1亿元,部分企业通过少报缴费基数等方式少缴社会保险费1.1亿元,征收机构违规减免1858万元,9个盟市欠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7亿元,其他未筹集到位资金11亿元。同时自治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各盟市旗县有5.9亿元社会保障资金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2.6亿元资金存储在非银行金融机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业务操作管理中存在违规管理个人账户、待遇计算错误、单位自行管理社会保险费等。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组织二级单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整改工作,对挤占挪用、违规开户等问题根据审计决定要求逐一进行了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