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精心营造家一样的场所环境


从社保卡发放到大学生户口迁移,从企业信用融资担保审批到家政服务,前几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张先生惊喜地发现,这些业务在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都可以办妥。
把分散服务变为集中服务,哈尔滨市人社局整合全市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资源,成功将已破产的哈尔滨市手表厂办公大楼改造成为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
“一次改造装修,让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哈尔滨市人社局局长刘志军说。
技术新、职能全、设施完备
现在的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拥有5个服务大厅、16个功能模块、一条12333服务热线,实现了 “一站式”服务。随之而来的是,人力资源中心缩小了为百姓服务的距离。
哈尔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张玉堂告诉记者,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虽然只占30%,但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提供的服务却一样都不少。
在人力资源中心一楼大厅记者看到,这里的顶棚甚至都没有吊顶,但这里的总服务台、求职服务区和信息发布区却一应俱全。
张玉堂说,这里不仅信息化手段先进,而且功能设计也处处展现人性化。比如大厅里的服务柜台宽度设计正好80公分,而且上下错层,这样,前来办事的群众和工作人员在沟通时不用大声就可以彼此听见,相互递取资料也很方便。
“建成后的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集人才服务、就业指导、企业招聘、劳动维权于一体,可以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 农民工求职大集、大学生创业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刘志军说。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还与兄弟省市和部分高校衔接,建成 “环渤海人才网络联盟”和 “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人才联盟”体系,实现各类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现在,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每年可为近300万名群众提供就业服务,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 能为广大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保障。
提供“一窗式”“菜单式”服务
随着人力资源中心的建成完善,当地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才流动、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服务事项集中起来,提供“一窗式” “菜单式”服务。
刘志军说,在开发就业地图打造10分钟就业圈、20分钟培训圈、30分钟维权圈的基础上,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还新开发了 《哈尔滨市大项目人力资源库》,把全市大项目企业基本信息纳入项目库,并对每个大项目企业的用工需求、培训需求和专业人才需求进行筛选,随后向社会提供。
一图在手、求职无忧。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还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完成了手机版就业地图的开发建设。截至目前,就业地图累计点击量已达到25万余次,提供有效招聘信息6万余条、招聘岗位近30万个。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还把全市的求职信息、培训信息和人才储备信息一并纳入项目库,让 “需和求”信息见面、让“用和供”自动匹配。
为提升服务水平,该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按照 “三实、两创、一提高” 要求,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同时,注重引导各窗口单位树立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原来办理退休手续程序较为复杂,不少办事人员需往返多次才能办结。现在,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启用 “一次性告知单”后,在手续齐全信息无误情况下,从审核到待遇核定再到发放仅需 6分钟。
哈尔滨市启动的“哈尔滨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网上申报系统”,开展的 “三险”网上办公等,告别了以往排队叫号的单一服务模式,办事人员坐在任意一台办公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10大类业务的网上办理和12大类业务的网上查询。
以人为本深度整合统一市场
张玉堂告诉记者,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可举办容纳万人的招聘会,每年可提供270万人次社会保障经办服务,2万人的创业培训、4万人的就业技能培训。
通过开通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系统,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实现了现场和网络办公的有效结合。同时,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困难高校毕业生被纳入就业援助,得到 “一人一策”的重点帮扶。
去年,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农民工求职大集等专场招聘活动129场,13.76万人次登记求职信息,7.21万人次签订就业意向。
布局改变风格,格局改变方向。
以人为本,深度整合统一市场,高度重视功能设置,全力打造服务细节,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服务,精心营造家一样的场所环境,务实引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齐心协力提升服务质量,中国就业促进会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有别于全国其他人力资源中心的显著特色。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