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居民乐业安居 共建幸福家园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街道位于该市东南郊区, 面积6.2平方公里, 常驻人口12万人, 流动人口5万人。 近年来,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心系民生, 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让辖区居民乐业安居, 与辖区居民一起建设一个美丽太乙、一个幸福家园。
规范流程服务百姓
“与以前相比, 如今的办公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居民来办事更方便了。” 日前,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段晰微介绍说。
2014年5月, 太乙路街道36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投入使用, 实现了劳动保障业务办理的一站式服务。
硬件升级, 必须要有服务跟上配合。 为了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随时查询办事进程, 增加工作透明度,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推行“阳光操作”, 公开办事流程, 保障每一位前来办事居民的 “知情权”。
“‘零距离’ 是我们的服务宗旨。” 段晰微说, “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所有来服务大厅办事的辖区居民, 工作人员都从一个微笑、 一声问候做起, 用热情的态度和细致的工作处理每一项业务, 拉近和居民之间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为街道居民提供满意服务,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实行AB岗、 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要求第一个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 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咨询事项, 必须做出满意答复; 对不属于职责范围或者本人不能解答的问题, 也必须给予指引和尽可能的帮助。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 我们定期组织业务培训, 让每一名工作人员对业务做到烂熟于心。” 段晰微告诉记者, 除了在每个季度的例会上进行培训外, 劳动保障所还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 让全体职工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尽快掌握政策,提升办理业务的能力。
就业创业两手抓
“保障所提供的培训还真是挺实用的, 都是我们需要的。” 2015年3月, 一直在家照看孩子的男士郭雨报名参加了劳动保障所组织的茶艺技能培训。
“针对辖区内无业、 下岗失业人员, 大多技能单一、 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特点, 我们探索了新的培训工作模式。”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负责就业工作的王晨介绍说, “保障所工作人员联合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定期到辖区征求居民意见,根据反馈信息,安排技能培训。”
2015年以来,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一共举办了4期技能培训班, 共200人参加。 “培训给了我们一技之长, 让我们在找工作时有了底气。” 郭雨说, 技能培训为一大批像他一样的无业居民开阔了就业之路。
除了组织技能培训,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每月还通过各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 上门采集和更新辖区490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同时,街道职业介绍中心每两个月定期举办一次招聘会。2015年, 该街道组织6场招聘会,邀请60家企业前来招聘, 共500余人进场求职, 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者70余人。
“虽然创业有几年了, 但参加这次创业培训后, 我才发现, 在公司日常管理上, 还真是考虑不周全。” 不久前, 创业者郭照辉感慨地说。2011年, 在深圳从事电子工程行业多年的郭照辉, 选择回到家乡西安创业。 虽然他一手创办了西安巨顺商贸有限公司, 但一直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通过参加培训, 让我在公司经营管理上更加顺手了。”郭照辉说。
2015年,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共组织100名辖区居民参加创业培训, 帮助一大批创业人员在创业的海洋中搏风击浪。
“我们定期跑企业, 帮助他们准备相关申请手续。” 段晰微对记者说,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和东区动漫基地等部门联合, 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为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铺平道路。2015年,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并实现了到期贷款全部回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这次多亏了街道劳动保障所,要不然这两万块钱我们就拿不到了。” 近日, 打工者陈贵蓉、 王友强夫妇对记者说。
陈贵蓉夫妻俩5年前从四川来西安打工。 “老公人太老实,这几年没少吃苦。”2015年初,本应带着工资回老家的夫妻俩,却只得到了一张欠条。 “没有手印,没有身份证号,去要钱人家也不承认。”陈贵蓉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找到了街道劳动保障所, “7月份的时候,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上门讨薪,最后分两次帮我们要回了血汗钱。”
“除了帮助农民工兄弟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我们还加强了宣传工作,在招聘会现场张贴劳动仲裁海报,下到14个社区进行宣传。”段晰微告诉记者。
如今, 太乙路街道劳动保障所以 《劳动合同法》 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为依托, 通过对劳动者的宣传、 引导和对用工企业的监督, 在辖区内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并通过一系列长效机制,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让劳动者劳有所得。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