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异地认证:让技术和服务发挥最大民生效益


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冒领养老金, 确保基金安全, 保障全体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 由于退休人员住所搬迁、 随子女异地居住等因素, 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 异地协助认证工作逐渐成为社保经办机构的常态化工作。
赵国品 绘
如何做好异地协助认证工作? 记者不久前从2015年全国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启动会上获悉,技术进步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异地认证工作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民生效益。
部级平台 质效并举
2011年, 人社部社保中心、 信息中心合作利用异地退管系统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开展协助认证试点,目前该系统已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省、 市、 地区。5年的实践证明,部级异地退管系统为开展网上认证、规范异地协助认证流程、 掌握异地居住人员基本情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提高认证工作效率、方便退休人员认证、 拓展跨地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组数字可以见证此项工作的推进速度: 201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参与协助认证试点,2012年增加了江西,2013年增加了河北、 辽宁、 山西等8省, 2014年增加了北京、 内蒙古、吉林等8省 (直辖市)。 按照人社部既定的 “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网上协助认证的目标, 今年全国32个省份 (单位)全部被纳入了部级统一的资格认证平台,异地协助认证工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除了省级层面的协助认证实现全覆盖,部分地市在市级层面也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实时认证。
比如苏州、南通等市, 依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联网实时认证———企业退休人员到全市任一社保经办机构、 任一区、 任一街道、 任一社区,都可以当场办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手续,解决了退休人员户籍地址与常住地址不一致的问题。
在实现异地协助认证全覆盖的同时,认证质量也在稳步提高, 这同样可以通过一组统计数字来体现:
2011年,4个地区完成异地协助认证通知6万份, 协助认证率为41%;2012年,5个地区完成异地协助认证通知13万份, 协助认证率为65%; 2013年, 13个地区完成异地协助认证通知24万份, 协助认证率为75%; 2014年, 21个地区完成异地协助认证通知45万份, 协助认证率为73%。从上面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来,各个地区协作完成认证的数量和协作认证率都在稳步增长,认证工作的质量逐年提升, 社会效果逐步显现。
认证数量和协助认证率不断提高的背后是各地区经办机构的默默付出。 根据截至7月3日的统计数据,办理反馈省外协助认证结果数量最高的省份是上海市、 江苏省、 河北省,分别是66892份、 62695份、 17776份。省外协助认证率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分别是66.95%、61.07%、53.13%。
截至7月3日, 全国共计上传异地居住人员信息115.86万人、 协助认证通知87.04万份, 已认证36.91万份 (较上期增加8.72万份), 协助认证率为42.4% (较上期增长10个百分点)。
创新工作 提高效率
异地协助认证工作,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跨区域资格认证问题的有效措施, 对于堵塞基金管理漏洞、保障基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社保部门自异地协助认证工作启动5年来, 始终坚持树立大局意识,以全国一盘棋的觉悟,从全国社保基金整体安全的角度重视这一工作,利用多种手段调动经办人员积极性,改善工作条件, 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在工作经费上的支持。各级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也积极组织力量做好数字证书管理、 网络连通、数据准备、系统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 提升经办效率,一直是各地社保部门在异地协助认证工作探索实践中的显著特点。
比如上海, 早在2012年的认证工作中,就对认证表样式在市级层面进行了统一,网上认证和非网上认证人员在寄发认证表时进行区分, 为居住地经办机构进行网上认证提供了便利,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江苏省也在2012年将协助认证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对各级经办机构的认证量和认证率进行系统评分,当年的跨省协助认证办复率达到86%。
此外, 整合资源、 提升认证效率,还表现在各地人社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密切合作, 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据了解,近几年,各地人社部门积极与公安、民政、卫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将协助认证关口前移;同时,结合先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多种认证手段,提升认证效果。
2013年, 杭州市将部级异地退管系统与本市人社业务信息系统无缝结合,在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内直接实现向异地退管系统上传集中库信息、发送协助认证通知、查询下载协助认证结果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好地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 准确性,减少了在不同系统间频繁切换和导入数据等复杂环节。
再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局,在部级异地退管系统开通后主动作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异地退管系统的数字接口、基层网络联通、数字证书申请和网络测试等准备工作, 并于2013年在5个地州和自治区本级先行试点。 2014年, 新疆社保局又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利用异地退管系统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
精心应对 直面问题
记者还从2015年全国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启动会上获悉, 按照人社部既定的工作思路,今年要基本完成异地退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扩面,全面实现网上协助认证。 从目前申请入网的情况看,今年全国所有省份都要参加统一的异地协助认证工作,除天津、 河南、 湖北、广东、西藏、 甘肃、 青海7个省级单位为部分地区先行启动外, 其余省份均为全省启动。
虽然异地认证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于今年异地认证工作呈现的新特点,人社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异地认证工作量大幅提升。今年新参加统一协助认证工作的地区达11个省份, 为历年来最多, 异地协助认证业务量大量增长,尤其是退休人员异地居住较多的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明显。
其次,地区间工作基础不平衡问题凸显。 一方面, 有些地区基础薄弱, 掌握不准本地异地居住人员情况,本地系统数据质量不高, 业务专网联通等基础条件还不够成熟; 另一方面,很多地区今年首次参加全国统一协助认证工作,基础数据采集、 业务专网联通、系统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还不充分,还未建立异地协助认证工作机制。
最后,各地认证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各地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 采用了多种认证方式,随着相继被纳入部级平台,这些新参加地区原有的资格认证方式衔接的问题需要适时解决。
作为社保经办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异地协助认证工作是提升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 这项工作开展5年来,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业务量不断增长,成效显著, 对堵塞待遇支付方面的漏洞、保障基金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是 “十二五” 收官之年,也是完成 “十二五” 期末全面实现网上协助认证目标的收官之年,如何实现此项工作的完美收官,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