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待遇
统筹兼顾 稳步提高待遇水平


2014年, 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
1.4亿多名城乡老年居民, 即便只是区区15元的提高幅度, 也意味着中央财政的巨额投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以后, 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
政府帮你养老,而不是包你养老
家在湖北孝感农村的李庆利已经61岁了, 每月能领到90多元的城乡居保养老金。 由于儿子在外地打工自顾不暇, 无力补贴家用, 他不得不坚持劳作。
李庆利掰着指头跟记者算日常开支: “每月30斤米, 花费150元; 每月半罐煤气, 花费50元; 每月一桶油, 最低50元; 用水电花费60元。”
眼见着钱哗哗地往外流,他心疼不已。为了省钱,他不得不种菜、养猪、养鸡以自给自足: “啥时候能像发达地区的农民那样,每月领到400多元,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对于待遇的比较, 要综合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要根据缴费水平来看。”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不赞成盲目攀比,“一句话, 你缴了多少钱, 就应该领多少钱。”
李庆利也承认, 自己当初目光短浅, 只选了每年100元的最低缴费档。 村里选择高缴费档的人, 确实比他领得多。
根据现行的城乡居保制度, 各级财政补助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2014年, 全国城乡居保基金总收入中财政补助的比例高达65%。
权利义务相对等, 是社会保险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不是政府包你养老, 而是政府帮你养老。”人社部农保司有关负责人评价说。
财政“压力山大”
一个人增加一元钱, 或许微不足道; 上千万人每人增加一元钱,就是一笔大开支。
面对经济转型加快、 财政增收困难的现状, 在人口大省, 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哪怕增加一元钱都绝非易事。
“我省基础养老金每增加1元,财政支出每年将增加1亿多元。” 谈及增加投入提高居民养老金水平的可行性, 河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肖兰成语气沉重地使用了 “难度巨大”4个字。
而面对全国1.4亿多名城乡老年居民的庞大群体, 中央财政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在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形势下, 我们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人社部上述负责人表示。
无论如何, 让城乡居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政策的基本取向。“我们会在经济发展基础上, 统筹兼顾各方面承受能力, 稳步提高待遇水平。”该负责人说。
替代率、指数化,一个都不能少
横向比较, 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70元确实不高。
“为啥我缴了钱以后领的钱, 比别人不缴钱, 政府白给的还少?” 李庆利对自己参加城乡居保后的待遇反而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表示疑惑。
这种差距不容忽视。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曹信邦指出, 虽然社保制度和低保制度的属性不一样, 但是差距影响着参保的积极性, 应参照低保等相关标准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并以居民收入作为替代率的参照系之一。
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蔡国春在调查中发现, 根据2014年浙江省农民19400元的年纯收入水平, 如果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的替代率为农民纯收入的40%, 可以较好地维持低限的老年生活; 替代率达到30%左右,则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基础养老金给付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使基础养老金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而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又能让制度成为长效稳定的保障机制。”一位业内专家评价道。
“一般来说, 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需要重视两个概念, 一个是替代率,一个是指数化的机制。”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替代率的确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2009年的时候,55元基础养老金占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2.8%, 可是到了2014年, 年收入逼近10000元, 55元的替代率已经下降到6.6%。”
他解释道, 要想保持替代率稳定, 就应该盯住一个指数, 或者是CPI, 或者是GDP, 或者是平均工资增长率,或者是3个指数的混合。
鉴于我国各省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山东省人社厅副巡视员孙德平建议, 城乡居保制度的目标替代率不要一刀切, 要承认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差异: “可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 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循序渐进、 小步慢走。 目前,已有地方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蔡国春透露, 下一步, 浙江省将探索建立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 适时适度差别化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