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养老
延迟退休不能牺牲养老收入 执行应遵循个人意愿


人社部专家的话又让大家纠结了
有专家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如不改变,15年后退休者连盒饭也吃不起了
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昨日有媒体报道,河南邓州市1996年为农民办理养老保险,60岁后可每月领取养老钱。16年过去了,一些村民已过60岁,却连一分钱也没见到。
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制度,这两件关系到所有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昨日再度引发社会关注,有专家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如不改变,15年后退休吃不起盒饭。
尽管在上月初的调查中,超过70%的网友反对退休金领取年龄延迟,但是这并不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开展“延迟退休年龄”有关政策的研究。目前,人保部已经厘定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相关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
而不少学者表示,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涉及多方利益,在未能理顺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格局,并穷尽其他应对老龄化措施的情况下,不可能很快出台。
劳动力将严重不足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
郑秉文介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0年的9.7亿减少到2050年的8.7亿。其中减少的拐点将发生在2015年,届时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主任李军表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建议延至65岁退休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争事实,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再次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
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发言时谈到,国外老龄化国家多是采取利用外部机制引导劳动者自觉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应对老龄化。他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李军也建议适时提高退休年龄。他表示,这一目的并不是在于促进增长,而是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减弱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预期。但他指出,退休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决策方面需要慎重。
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建议,伴随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的趋势,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加大对老年人的培训力度,以为延长退休年龄创造条件。
蔡昉坦言,在我国人口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因此,我国目前没有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
他建议,退休年龄可采取弹性制度,充分利用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针对受教育程度不够的普通劳动者,可以采取教育优先以及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培训力度,增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为工作岗位服务的能力。本组文据《京华时报》、《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
背景
我国老龄化程度高预期寿命稳步上升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
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欧美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趋势,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至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
而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
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
支持的呼声,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
担忧
中国养老制度会破产吗?
劳动强度不同,不同职业有不同选择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态度并不相同。
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另一部分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会增加1个百分点,但职工就要多缴一年的费。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
像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管理人员等群体往往愿意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当时正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职工则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所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
一些公职人员,例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女组织,要求男女同龄退休。
反对之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算了一笔账:假设参保人退休后一日三餐吃盒饭,以20元一份计,每天需60元,年均则需2万多元。加上其他基本开销,每人年均需3万~4万元。若参保人退休后存活15年,则需50万~60万元。然而以中等城市水准计算,参保人员在退休前所缴纳的养老金每年约为3000~4000元,15年缴存余额约为5万~6万元。很显然,其实际缴存不能支付实际领取。
因此从养老金财富总值角度来看,在现行体制下,15年后退休的人很可能连盒饭都吃不上。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处在巨大的财务风险之中。
郑秉文表示,从财务上来说,目前的养老保险体制若不改革,未来某一天破产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于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来说,现收现付制是以国家的主权信用来担保的。只要国家不破产,国家财政状况良好,国家不会变成希腊,个人就无需担心自己的养老金不能兑现,国家的财政总会兜底。但长期看这个制度问题很多,不具备可持续性。截至2011年底,全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2.5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703亿元,空账额从2010年的1.7万亿元上升到2.23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去年底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对我国养老金状况做了专门的课题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迄今已经约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7岁多,计划生育也使得缴费人数相应下降,因此“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此外,褚福灵表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因此,要提高退休年龄,是制度的内在要求,主要不应当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适度稳步提高退休年龄,确保参保人得到可持续的充分保障,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也指出,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退休政策制定40年,延迟退休是必然选择
赞成之声
解决之道
不少专家也表示,延迟领取养老金很大程度上是大势所趋。网友“肥水养花”质问:“为什么不说取消退休双轨制是大势所趋?”
网友“中国微生物”分析说:“国家该做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一同缴纳社保金,公务员由国家交,企业由企业交,原国家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钱,拿来补贴社保基金,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取消退休双轨制
延长退休年龄,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延长个人工作周期,避免社会人力资源浪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就业有阻碍作用,很多岗位被年龄比较大的人占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部分年轻人进入这些行业和岗位的机会;如果只是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很多人认为,弹性领取养老金其实就相当于延长退休年龄,就是让人更长时间地工作,更多地缴纳社保费用,然后更少地领取养老金。胡乃军认为弹性领取养老金只是略等于弹性退休,两者不能简单画等号。
不过,也有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延长退休年龄,挤压就业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从短期看,延长退休年龄会对我国就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与就业并没有必然联系。
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中的“弹性”意味着自愿,它摒弃了一刀切的做法,将选择权交给个人。
填补养老金缺口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缺口过大,而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又缺乏保值增值的能力,因此,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进程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
相关专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问题上,只有把这些方面做好了,社会养老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缓解“缺口”,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延长退休年龄上。
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小步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再加上弹性退休制恐怕是比较理性的解决方案。
“一定要兼顾好就业与退休的关系、不同群体的利益。”郑功成说,“这样不仅跟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保持适应,而且也对未来解决劳动需求、延长个人工作周期是适宜的。” (来源:重庆晨报)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鉴于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延迟退休"再一次被提起,引发了广泛热议。有网站昨天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调查,超过9成网友强烈反对。也有专家站出来说,目前在我国并不适宜快速推进延迟退休,更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那么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人们的退休年龄是怎么规定的呢?首先我们去邻国韩国看一看。一项最新的民调发现,90%的白领上班族理想的退休年龄是64岁。89%的受访者认为韩国社会应当将退休年龄往后推,只有11%的人反对。韩国国际广播电台南黎明作出了介绍。
南黎明:认为应该推迟退休年龄人的理由,首先按照目前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也依然有工作能力,老年生活缺少保障,另外社会会失去大批有经验的技术熟练工。反对推迟退休年龄人的主张主要是因为年长者长期不退下来,年轻人就很难获得就业的机会。另外,工作时间过长,会导致人员运营的不畅,导致工作的怠慢,公司预算的增加,生产性的低下等等。
韩国企业规定平均退休年龄是57岁,但实际上做不到,实际退休的平均年龄只有53岁,就是说非常多的上班族实际退休年龄要比自己所希望的退休年龄早11年之久。韩国的退休年龄并不统一,教师和大学教授等国家事业单位的人员退休年龄在60-65岁,而企业就要早得多了。
日本,由于少子化和政府银库吃紧,虽然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但等到65岁才能真正拿到养老金。旅日华人作家唐辛子作出介绍。
唐辛子:因为养老金负担太重,不到65岁发不出来,2008年还是四年前的一个统计,日本拿养老金高龄人口有2819万人,每5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靠养老金生活,而且日本养老金非常高,要求住在日本,不管你是不是日本国籍,20岁以上60岁以下都必须要求强制性的加入。
为了缓解社保资金的财政压力,美国相关部门一直在酝酿推迟法定的退休年龄。美国大学法律硕士李瑒作出介绍。
李瑒:目前他们的规划是在2017年的时候,平均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如果推迟到70岁退休的话,将有44%的社保资金的缺口能够得到弥补,但同时为了避免过快提高退休的年龄而造成的失业率的攀升,美国采取了弹性退休制,如采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方式。他们具体的做法是先提高某一些人的退休年龄,又分阶段将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某一个年龄点,以此来躲开可能出现就业上的高峰,缓解因为过快退休而造成的失业率的攀升。根据美国财政的一项估算,目前美国的社保资金只能维持未来20年左右支付全额的社保福利,这就意味着在20年之后将只能支付75%的养老保险金。
旅法华人魏伟琼介绍说,与美国、日本不同,为兑现竞选承诺,法国奥朗德政府上个月以政令形式宣布,将从18岁开始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员工的退休年龄从62岁下调至60岁。
魏伟琼:其实法国的新法令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他只是针对一部分从18岁开始工作,并且缴足41年半养老金的人群,可以提前到60岁退休,其他人群的退休年龄仍然是62岁,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人到了62岁就一定得退休。法国的法律规定,受薪者必须交满160个季度的养老保险费才可以享受全额退休金。这样,从22岁以后开始不中断的工作上40年,那就有希望在62岁退休的时候领到全额退休金。
但只有那些没有上过大学一早就出来工作的人才有机会实现,一般人都要到23岁24岁读完书出来工作,所以在法国的现实社会当中,为了有更多的退休保障,很多的法国人会一直工作到缴费期满以后才申请退休,65岁以后才退休的人是大有人在。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