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做大社保蛋糕 夯实基金实力

2017-04-12 08:00:01 无忧保
  广东省东莞市是我国现代制造业的一座名城。提起这座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数量庞大的企业以及制造业的工人。企业数量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户籍人口与外来劳动者形成倒挂,并且,急剧膨胀的外来务工群体,其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正在取代第一代农民工,他们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诉求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工业化的推进带来的还有大量农民丧失土地。土地养老和养儿防老的观念消失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这一现实迫切要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快速覆盖,以保障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利益。特殊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转型,给东莞市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看到的则是东莞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底,东莞这个地级市,参保总人数在广东省21个市 (含两个副省级市)中名列第二;社会保障局819名工作人员,高效高质地支撑起2300多万人的参保经办业务。在东莞市,我们看不到社保经办机构 “小马拉大车”疲惫不堪和应接不暇的场面,而是有一支高效、专业的社保队伍,为东莞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东莞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梁冰给出的回答是: “大力提高业务经办效能,在专业、高效上下工夫。专业体现在,基金安全要保证,费率设计要经过详细论证,社保业务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等。而高效则体现在,面对庞大的产业工人大军以及他们的高流动性,社会保障既要覆盖到产业工人,又要使经办业务忙而不乱、游刃有余。”   在东莞,社会保障有一套科学的经办服务管理体系,便民、高效是题中应有之义。梁冰说,他们从3个方面推进科学管理和便民服务。   一是构建 “数字社保”信息管理机制。东莞是一个人口倒挂的城市,外来人口数量大,进出频繁,导致社保经办业务量大。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经办人员会特别辛苦,而且容易出差错,也很难把工作做细。因此,他们在信息化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们研究的一套社保信息系统曾经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东莞的企业网上申报系统可以使全市2.5万家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社保局与市内外600家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实现了实时链接,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可以现场结算。   二是构建社保业务经办规范机制。东莞市把早期按参保单位切块管理、个人一管到底的业务纵向管理机制,全面调整为按业务流程划分,形成从建立参保关系、核征社保费、核付社保待遇、直至终止保险关系,环环相扣又相互监督的业务横向运行机制。   三是构建系列监督机制。东莞市建立了内部稽核机制、医保日常结算现场稽核机制、定点医药单位年终医保工作考评和淘汰机制、健全社会举报监督机制和医保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系列透明、公开的监督手段,督促企业依法参保,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合理施治、合理用药,确保广大参保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高效的经办能力和便民的服务体系,促进了东莞市社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11年2月底,全市参保人数达到2350万人,占广东省总参保人数的16%。参保蛋糕的做大,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在医疗生育保障方面,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由过去 “保大病、保住院”的单一保障模式,向“门诊、住院保障兼顾”的全面保障模式转变。目前,参保人员大病住院最高报销比例为95%,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元,社区门诊报销比例为70%。生育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后,覆盖面迅速扩大,广大农村居民和企业职工一样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在养老失业保险方面,东莞市经过数年的养老金年度调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每月达到1843元,社区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达到465元。 “我们东莞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础养老金已经达到200元。”梁冰自豪地说。另外,职工失业保险金从2009年的每月708元调整为每月880元。   同时,东莞市还积极探索了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工作机制,全面启动了 “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建设。东莞作为全国12个工伤预防试点城市之一,将工伤预防同 “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企业职工健康体检工作,并建立了工伤预防行业标准。2010年,东莞市有1463人次享受了工伤康复治疗,在收治的工伤康复出院职工中,有近80%的工伤康复职工重返工作岗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标签:   社保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