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资讯:“以前,企业帮员工做参保、缴费、退休养老金统筹结算等工作,需要到社保中心窗口办理。现在方便多了,有些工作,只需要在电脑操作远程操作就可以完成。”李淑珍是市社保中心原业务科老员工,我市社保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她说,30年来,社保服务从手工操作到电子社保,老百姓办理业务越来越便捷。
1990年,常州市社保中心就购买了电脑
1990年,常州社保开始电子化办公,员工经常进行“微机”培训
“翻翻这些工作笔记,才知道我的时间去哪里了。”57岁的李淑珍最近在整理自己的工作笔记,从刚到市社保中心参加工作,到现在成为了一名老员工,30年时间,她的工作笔记已经积累了几十本。
在这些工作笔记中,李淑珍有相当一部分是记录学习的。学习活动中,记录最多的是计算机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计算机还是特别新鲜的事物,当时我们还不叫计算机,而是微机。”李淑珍回忆,当时计算机主要学习操作和一些理论知识,该学习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
翻阅工作笔记,李淑珍说,1990年,市社保中心买了第一台电脑——长城386。“当时,全市有电脑的单位非常少,全省社保系统有电脑的也不多。”
那时候,社保中心唯一有空调的房间就是“微机”房
和李淑珍一样,张南燕也保存了一些和工作有关的资料。其中,一张照片就是和电脑有关的。这张照片上,张南燕和另外一名同事身穿白大褂,正在操作台操作电脑。“1990年,我刚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社保中心工作。”张南燕回忆,一开始社保中心微机房只有她一个人。
张南燕告诉常州晚报记者,当时社保中心办公条件简陋,所有办公室没有一个安装空调的。但是,单位买来电脑后,为了保证“微机” 房恒温环境,特意为电脑购进了一台空调。“当时,机房要求无尘环境,所以我们进来都要套鞋套,穿白大褂。”
据张南燕介绍,市社保中心引进电子系统后,开始的主要工作是输入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和养老金发放等信息。“这些数据从纸质的变成数字化的,查阅起来特别方便。在纸上需要查上几小时的信息,利用电脑操作,只需要几分钟就完成了。”
社保服务业务量激增,使社保经办必须向信息化“要效能”
1998年以前,各个区的社保数据都是分散的,查询起来比较费时。之后,在电子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市参保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市民参保和查询更加便捷。
2003年之后,我市社保管理系统逐渐升级。2005年,我市开始建设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险种统一征缴等业务的办理,该工程被称为“金保”工程一期系统。2007年10月1日“金保”一期(社会保险应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近年来,随着城乡社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我市社保经办早已从最初的参保登记、收缴保费和发放待遇,扩展到现在的社保权益记录、关系转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多个方面。面对服务对象和业务量的几何级增长,以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的率先并轨,社保经办必须向信息化“要效能”。
“社保电子证明”“省内异地就医联网”使社保服务越来越便捷
近年来,“社保电子证明”开始上线运行,实现了电子化、自助化,社保参保、缴费、查询、打印实现“一网通办”。常州市市民想要打印社保缴费证明,不用再到社保经办窗口去跑腿排队了,只需要登录常州市人社局官网,几分钟便可直接打印。
“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付费用达18801万元,使异地就医跑腿数减少741724人次,解决了异地就医跑腿多,报销烦的难题;“网办CA”则让市本级5576家单位不用去挤窗口,坐在单位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几分钟即可完成参保、停保、社保缴费基数申报等社保业务。截至2016年9月底,利用“网办CA”参保的人数达34.13万人,占企业单位总参保人数的67.64%。
我市加大社保互联网+建设,社保部分支付已实现网上支付
2015年,社保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线,参保人员关注常州社保微信公众号,通过身份的关联与验证,即可享受方便快捷的社保缴费明细、医保消费明细、社(医)保卡挂失等服务功能;在微信服务平台上,用户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把希望了解的问题提供系统会及时给予回复。截止到目前关注公众号的人数6万多人,社保绑定用户近2. 5万。
通过多种形式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我市生育保险待遇等部分社保报销业务已实现网上支付。“目前,人社部门正在大力开展互联网+建设,不久的未来,利用互联网+,利用手机客户端可以实现更加便捷的自助式服务。”市社保中心信息统计科负责人说。
还没有缴纳五险一金?没关系,很简单,找无忧保咯!作为你的掌上社保管家,无忧保现已覆盖全国80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忧保”,3分钟搞定你的社保缴纳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招城市代理,社保服务费每单最高享受60%永久返佣3000亿蓝海市场等待你挖掘。加入QQ群:248069515,客服热线:400-11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