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试点社保业务同城通办


南方日报讯 (记者/胡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3月19日对外公布2014年工作报告。 市人社局在发布的年度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今年的一系列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记者对其中的亮点进行了梳理。据介绍,深圳今年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保分局,试点社保业务同城通办,并将继续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 1.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近几年,深圳招工难、技工短缺、高校毕业生供求不匹配等问题逐渐凸显,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也伴随着结构性失业。同时,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就业环境不断规范,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据了解,去年深圳在创业带动就业的思维下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调研起草深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文件,涵盖孵化基地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初始创业扶持、带动就业补贴、提升创业能力等方面。同时,还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新增2家创业孵化基地,将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覆盖到高校毕业生毕业学年,扶持350名大学生创业,带动900余人就业。 市人社局表示,今年深圳将进一步统筹协调各项就业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具体措施包括加大高校毕业生初始创业扶持力度,推动出台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资助政策;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场租补贴力度;改进小额担保贷款受理模式,简化流程,提高贷款额度;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注重创业培训绩效,将创业培训补贴与创业成功率挂钩。 2.完善社保“扁平化服务” 为进一步加大社保便民利民的服务力度,深圳近两年逐步在全市推开“邮政代办社保业务”;社保自助服务终端机“走进”社区街道和企业,实现24小时就近服务;失业金可实现“5种选择、就近领取”。 深圳现行的社保经办模式是按照参保企业的注册地和缴费人员的户籍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实行属地管理,并按各险种职能分设不同窗口进行受理,导致参保人办理社保业务的诸多不便,成本高;而且不同的社保分局和不同的业务窗口工作量承接不均衡,忙闲不均严重,严重影响办事效率。 今年,深圳将梳理和规范业务用户及权限,打破区域业务限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保分局,试点社保业务同城通办。同时,结合机构职能转变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着力缩减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完善社保“扁平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3.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 2010年,深圳将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职位由原来的单一种类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大职类,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2008年8月,深圳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地方试点城市,改革组合拳频出。 去年,深圳出台了专业技术类气象职组公务员管理办法,探索审计、规土等部门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推进卫生监督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细分;建立了行政综合等五类通用性职位资格条件目录,规范职位设置,优化分类招考;制定分级分类培训实施意见。 今年,深圳公务员分类改革将继续深化。包括合理拓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范畴,探索专业绩效考核和专业能力评估等管理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细分,探索在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专业行政执法职系,实施更为精细的专业化管理;推进公安六大职系警员、警务技术人员的职位划分和人员入轨。 此外,在公务员招考方面,深圳今年也将继续完善公务员招考职位规范目录,改进考试命题和测试手段,并探索在公安招警中增设心理测评环节。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