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论坛在京召开 5月18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青年学者联盟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作为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的一批社会保障青年学者围绕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发展慈善事业与社会治理创新展开了深入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主持会议时指出,社会保障肩负解除人民后顾之忧和提供稳定安全预期的重大职责,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保制度还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和体制性障碍,亟待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走向成熟、定型,而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治理的有益且有效途径,亦需在法制化轨道上向前发展,青年学者们围绕这二大主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不仅体现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亦可以为正在推进的社保改革与慈善事业立法提供参考。
关于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鲁全博士提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要求体现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开放性和积极性,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反过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定型、完善与可持续发展也必将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和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杨俊副教授基于对中国社会统筹制度各地区间实际缴费率差异的分析,指出导致地区间实际缴费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地区间在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比、制度遵缴率、法定缴费率以及就业结构和制度覆盖率等方面的差异。全国统筹可以统一地区间的法定缴费率,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流动和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参保者结构差异。因此,全国统筹是减少地区间统筹制度实际缴费率差异的根本途径。[1] [2]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