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进城农民明天如何保障


背井离乡,他们终将不再年富力强;他们在扩城中失地失宅上楼,补偿款也有花完的时候——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产业支撑与权益保障如同人字的一撇一捺,构成人的城镇化最重要的两大支点。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和流动人口获得同等市民社保待遇的桎梏,唯有城乡社保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衔接,才能解决进城农民和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城镇化的目标是农民进城进得去,留得住,发展得好。但现实生活中,许多进城农民却如同候鸟般、钟摆式周期性流动,更多的农民工出现 “人在城市,家在农村,挣钱在城市,消费在农村,干活在城市,有了三病五灾,还得回农村”的“半城镇化”状态。
※一个病房三六九等
几年前,宋学英的生活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置了城里的房,买菜、买粮吃,在县城做生意收入比上班的人还多。但2007年检查出来的尿毒症让小康家庭从此陷入困顿。
县城医院没有透析设备,她在省城租了房子,每周去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做2次或3次血液透析。同样做透析,一个病房的病友个人花费却大不相同。有的是太原市城镇职工医保,8万元封顶线之外还有大病商业保险,个人每年负担1万元左右;有的是省医保有大病统筹,可以实时报销;而像她这样的新农合病友仅透析费每月4000余元,须按月缴清,单据拿回老家报销。算上每月1000余元的药费,每年个人负担3万余元。“这会儿好多了,透析费用能报60%多,2007年那会儿,一年花六七万元,新农合只能报4000余元。”
2007年,病房中一位家在晋城的农村姑娘,因为没有后续透析费用离开人世,“那天,同学们把给她捐的毛票、硬币倒了一床,那是她做的最后一次透析。”
生病住院,有没有医保不一样,有医保,是城镇企业职工医保,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还是新农合,报销水平也不一样。一位医保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同一地域中,三种医保比较,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最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次之,新农合报销受限制较多,实际报销比例最低。这种社会保险的城乡分割、地域分割、职业分割将同一病房中的病友划成“三六九等”。像宋学英一样,许多农民即使进城多年也难享受同等社会保障水平,难以摆脱“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窘境。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