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珠海市以人为本踏实稳进推进人才强市 筑牢社保体系


一座正在科学崛起的城市,因人才聚而事业兴。 一座具有民生情怀的城市,发展成果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2014年,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从筑巢引凤到服务人才,从实现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到建立四支柱两平台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从就业政策大礼包到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创新鉴定考试到创新人才评价……回眸2014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以坚定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富有创造的工作,推进人才强市,筑牢社会保障体系,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人才优先撬动转型升级 社保兜底筑牢民生之基 政策先行,以人才开发驱动创新 创新是一座城市不竭的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去年,珠海云洲科技年仅30岁的张云飞,当选2014年青年创新百杰,并入选高层次人才一级。这是珠海全面实施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展现。 珠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从何而来?2013年,我市为人才打造出最好的发展环境,在全国率先推行人才立法。2014年,市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梳理升级1+8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修订出台《珠海市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珠海市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管理暂行办法》、《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办法》、《珠海市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形成人才磁场,实现人才集聚。 以产业为导向,以人才开发撬动转型升级。市人社局通过创新的高层次人才评审,让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业界有影响、对珠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顶尖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14年,我市共评审出59名高层次人才、150名青年优秀人才,90%以上来自我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领域。截至目前,我市共评出高层次人才280名、青年优秀人才746名。 筑巢引凤,高端人才集聚珠海 善弈者谋势,谋势需布局。2014年,市人社局精心筑巢,着力打造以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为龙头、其它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博士后工作格局。 巢好自然有凤落,人才找到了发挥才能的着力点。2014年,我市新增3家创新实践基地,引进8名博士后进站。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共25个,招收引进博士后40名,其中在站26名,出站14名。 蓝色珠海,科学崛起,必须有升级版的创新人才。2014年,市人社局聚焦特殊人才、高精尖专家的培养选拔,上报4名专家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遴选,1人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候选人。 海归圆梦,政策引智留才 美丽珠海,草木繁盛,激发海外留学人才纷纷投身珠海实现中国创业梦。去年,我市共举办4场高层次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邀请近70位海外专家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珠海考察。 截至2014年底,我市新增227名留学人员、42个留学人才创业项目(其中3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聚集领军型人才53人,新增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国家973首席专家等6名其它国家级专家。在我市创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中,有2人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1个团队入选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在今年公示的我市高层次创业人才中留学人员占比为83%。真正实现了引进一个高端项目,带来一个领军人才,带起一个创新团队,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我市给15家留学人员企业项目送去196万元的专项资金资助。给31家留学人员企业送去97.6万元的场地租金补贴。招贤纳才集聚创新动力。 创新工作机制,拴心从服务开始 政策留人,细致入微的软服务留心。2014年,市人社局打造一站式、枢纽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一支工作团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实现一站式业务办理、提供一条龙专人服务,四个一实现人才服务零距离。 从人才进到出,从业务申请到办结,市人社局全程专员贴心跟踪服务,并协调解决公寓入住等方面问题,及时为高层次人才排忧解难,逐步建立起关心人才工作和保障人才生活并举的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人才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才新要求、新期待相适应,让人才放心、安心、舒心地在珠海工作生活。 在市人社局多项大力度的举措下,我市已形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开放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提高老人待遇,群众点赞养老保险城乡一体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作为。2014年,市人社局做好加减法,一方面推动社会公平,增加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另一方面,推动医保体制改革,让群众少掏钱却能治得起大病。 斗门区白蕉镇灯笼村71岁的李华业,从2007年1月开始领老年津贴。从每月165元提高到200元,现在又涨到了330元,够我买烟、买米和油,确实挺好的。李华业说。 2006年1月珠海实施新农保,规定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即可领取老年津贴。2014年10月,珠海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率先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珠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规定,领取原新农保老年津贴人员改领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330元,增幅65%,惠及全市2.2万老年人,为此,全市财政每年增加投入约4000万元。目前,珠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达456元,待遇水平居全省、全国前列。 《办法》的出台为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社会保障,成为珠海注重民生改善、建设幸福珠海的生动注脚。 国家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办法》有八大亮点,涵盖缴费标准、缴费方式、激励机制、提高老年人待遇、新旧政策过渡、新增待遇项目、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等方面。并为全国各地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先进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关注和借鉴。 目前,珠海已构建起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主体,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兜底的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人人享有养老保险目标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大病不用愁,四支柱两平台密织社保网 没想到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后能报销近30万元,没有这份保障,这样的大病我们想治也治不起!家住珠海香洲的居民刘先生,患股骨头坏死,住院费用达34.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支付11.9万元后,补充医保再报销14.2万元,合计报销26.1万元。 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账单背后,受益的是每一位群众。2013年1月1日,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个人无需缴费,覆盖152万参保人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2014年,补充医保让每一位群众看得起大病。全年补充医保待遇支付总额达4068.5万元,享受待遇人数达3380人,享受待遇人次达7279人次,人均享受待遇1.2万元。 社会保障细致入微,医保政策扎实兜底。自1998年珠海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以来,构建了职工医疗保险、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和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四支柱两平台,形成了城乡统筹、覆盖全面、保障充分、服务便捷的极具珠海特色的珠海医保。 展望新的一年,市人社局将主动顺应新常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新思维实现人社事业新作为。 激发创业活力 带动就业倍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连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及越来越庞大的求职大军,2014年市人社局密集出台改革举措,在促进社会高质量就业的同时,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助推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梦想,以创业带动就业。 20项卓有成效的就业政策密集推出 有心人发现,从2014年初开始,20项立足当前,着眼于强力解决就业难的惠民政策相继推出,进一步扩大补贴对象范围,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延长补贴期限…… 同时,市人社局开拓创新,新增10项补贴项目:培训(实训)基地补贴、中小微企业一次性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生活补贴、创业培训后续服务补贴等。并为高校毕业生新设立了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一次性补贴项目,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 每一项卓有实效的就业政策,激发了就业市场的活力,为社会稳定就业增添动力。 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87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25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8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59人。截至12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2.26%。 多措并举,大学生创业激情飞扬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高校毕业生是最具有创业理想和热情的年青群体,而珠海拥有全省第二的高等教育规模,为放飞高校毕业生创业梦想,让高校毕业生创业之路走得更加踏实稳健,2014年,助力高校毕业生创业成为市人社局扩大社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创业最缺的是什么?资金!去年5月,珠海创业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实施,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贴息对象,提高贴息标准,贷款额度提升到最高100万元。截至12月底我市发放创业小额贷款60笔共计594万,同比上年增长58.4倍,带动发放贷款达4273万元。截至目前,珠海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补贴项目已达到16个,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政策保障。 2014年,市人社局开展了珠海市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评审,给予8家企业共50万元创业资助。举办2014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树立一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载体。2014年9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正式启动,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个团队入驻,贴心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和效率,为大学生创业积蓄内力,目前已有65家企业入驻该园。同时,市人社局初步构建起珠海一园多基地的创业孵化格局,认定西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3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0万元建设扶持经费。优化创业环境,实现孵化规模效应,2014年全市实现成功创业2710人,带动就业6958人。 政府补贴学技能 提升青年就业竞争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4年,市人社局拿出真金白银,以培训引路,引导万千劳动者通过学习拥有一技之长,以劳动者素质提升带动收入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多了一条路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之长。2014年3月,市人社局启动万名大学生学技能计划,在广东省率先探索大学生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新模式。 打破户籍限制,毕业学年内的珠海高校大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后,通过鉴定考试获得证书即可享受相应的政策补贴。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培训7657名高校大学生,共发放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462万元。 这种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学历证书双证结合在一起的做法,为大学生就业创出了一条新路,受到高校和大学生的热捧。目前北理工珠海学院将职业资格证书已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市人社局又分别与北师大珠海分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签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合作。通过市人社局牵头搭建的在珠高校就业联盟平台,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技能培训,大学生技能热迅速在全市铺开。 职工争做岗位技术能手 不仅是大学生,职工学技能也不用自掏腰包。2014年初,市人社局出台政策深入探索如何提升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在本市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在岗职工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可按规定申请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 2014年共有312家企业申请成为在岗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备案单位,有36017名职工申请了新型技能培训方式;;电子培训券,已经安排了33221人参加培训,14131人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共申请发放补贴金额为1021.8万元。 年鉴定考试量突破10万人次 在政策引导下,全社会掀起学技能热潮。面对激增的考试人流量,市人社局转作风、提效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夯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去年,市人力资源鉴定考试院就完成各类鉴定考试11万人次,年考试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 鉴定考试院的利器是信息化。近年来,通过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行网上缴费、考后审核模式、引入通用智能化考试平台、开发了新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为广大考生和报考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综合服务。 在确保鉴定考试质量的基础上,鉴定考试院在全省率先实行定点考场管理制度,在斗门、金湾等地设立分考场,使考生能在较近的考点参加考试。据统计,平均每年有680多场统考在定点考场进行,有8.3万多名考生享受到这一便利服务。与此同时,鉴定考试院还送考下基层。据统计,2014年鉴定考试院已为各类特殊人群送考上门490多场次,涉及考生2.4万多人,鉴定考试院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全市大大小小的镇、村(社区)以及1000多家企业。http://www.cnrenca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