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将是若干年后的选择


人口老龄化给各国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西方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可选择的措施中,有些属于市场的自发反应,有些属于政府有意为之。这些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龄、鼓励生育、对外投资、资本替代劳动等。在实践层面,延长退休年龄被各国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之策。 渐进调整退休年龄 世界各国多是逐步缓慢地调整退休年龄。比如,美国1935年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中规定领取退休金的年龄为65岁。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美国社会保障项目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对退休年龄作出调整。1983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中规定,从当年至2017年间,将美国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到67岁。退休年龄设置时,美国没有一刀切,而是按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在执行时,遵循了补偿性原则,美国采取了三档式的弹性激励方式,人们可以选择提前退休、正常退休与延迟退休,而这三档退休方式分别对应了从低到高的三种养老金支付。第一档是提前退休。愿意提前退休的民众可以最早在年满62周岁时退休并领取打折扣的退休金,62岁退休的保障水平相当于全额退休金的70%,此后逐月递增。第二档是正式退休。年满67周岁民众可以申请正式退休并领取全额退休金。在1937年以前出生的领取全额退休金的正式退休年龄是65岁,1943年以后出生的提高到66岁,1960年以后出生的提高到67岁。第三档是鼓励性的延迟退休。民众可以最晚工作到70周岁,届时可以比正常退休者多领大约三分之一的退休金。 美国的渐进调整退休年龄的做法非常有代表性,其他国家也都采用类似做法。德国政府于2007年通过的一项延长退休年龄的法案规定,德国的退休年龄将在2012;2029年之间从65岁调至67岁,平均每年提高1个月。2010年法国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至62岁,每年延长4个月,且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必须年满67岁退休。日本现行的养老金给付的初始年龄是60岁,以后逐步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65岁,男女分别从2013年和2018年开始实行,并将于2025年和2030年过渡完毕。具体实施上,男性从2013年起,每3年增加1岁,从60岁推迟到65岁,女性晚5年实行。另外,意大利于2010年6月10日将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调整为与男性相同,从61岁调到65岁。英国2010年6月24日宣布,从2016年起将男性退休年龄推迟至66岁。西班牙于2011年1月27日规定,从2013年起将大多数人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而乌克兰则在2011年7月制定延迟退休计划,从2011年9月1日起,女性退休年龄在今后10年内从55岁每年推迟6个月,逐步延长到60岁;从2013年起,男性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将从60岁开始每年延迟半年,逐步延长到62岁为止。 实际退休年龄对失业率有显著负面影响 延长退休年龄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整理OECD成员国多年数据,我们得到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结论。 第一个发现是,各国的平均实际退休年龄与政府法定退休年龄并不一致,除了极少数国家,大部分国家实际退休年龄都低于政府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在这些国家中,政府法定年龄并非唯一工作者可以退休的年龄,即如果工作者选择提前退休,那么按照提前的程度,工作者只能得到应有退休金的一部分。反之,如果工作者选择晚于政府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那么此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奖励,即得到高于应得退休金的超额部分,同时考虑到延长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得到的工资,延迟退休的工作者可得到双重好处。这种机制,我们将其看做是退休机制中对工作者的个人激励方式。政府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参照点,而个人选择的退休年龄是灵活可浮动的,而这个浮动就依赖于政府制定的各种激励机制。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国家,这种激励机制并不足以使人选择延迟退休。影响人们实际退休的决策因素很多,已有研究证实,社会保障系统、经济激励、财富状况、健康状况和家庭因素(如配偶的就业情况和家庭人口数量)被视为5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