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引惹了广泛的讨论

2017-06-30 08:00:02 无忧保
一个重大的乌龙,引惹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几十年的事业单位体制,终于有了第一部系统规范其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5月中旬颁布、7月1日正式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尽管,社会热议的事业单位入社保,甚至公务员体系也要与企业、事业单位一起实现同等社保体系,仍未免显得期望过高,但《条例》的实施将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奠定基本原则框架,下一步就将出台具体措施。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5月发布时,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但其施行日7月1日却被许多人认定为,事业单位正式进入社保、中国养老制度并轨终于破冰的起始日期。  就在社会热议数日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出来辟谣,澄清称,事业编制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让社会此前的满腔热情,瞬间变成异常尴尬的社会乌龙事件。  然而,小编发现,民众乌龙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施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入社保很可能不仅不会促进社会公平,反而进一步增加普通民众的负担。  更何况,这场社会乌龙的意义,却远远超过其本身对中央政策的误读,而引起对事业编制改革的进一步反思。  事业编制人员的担忧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中间人的处理办法才是最大的难题  对于事业单位的人来说,此次改革是利好消息吗?对抱着不同目的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改革的利弊当然也各不相同。  小编采访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都不担忧改革后自己收入下降。李女士博士毕业两年,现在山东省教育厅直属高校担任商学院教师,她告诉小编,周围事业单位的人员都还没讨论进入社保后的问题,尽管他们很久以前就知道进入社保体系是个必然,但并不担忧自己地位和收入会下降。我不担心事业单位入社保,因为即使变成了社保,我们的收入也肯定不会降低。实际上,这几个月我们已经连续两次提高收入,每次省里给我们提高的标准基本是,最少20%。而且,高校体系的待遇超过公务员体系,除了公务员比较容易有灰色收入外。  不过,临近退休的人员对养老制度变化尤其敏感,公开报道显示,《条例》实施前后,已经有许多人想尽办法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未来会怎样难以确定,就至少先保障眼前的利益,这是历次改革的共同规律。  不过,改革将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自由度几乎是共识。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人士说,落实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之后,对事业单位人员保障还是比较有利的,如果离开事业单位后也不会担心这么多年白干了,而是可以转移到企业当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难以实现能进能出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及淘汰机制都将可以得以实施,而一部分想离开事业单位的人员也将少了后顾之忧,反而可以避免部分人员混日子的心态,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  除了临近退休的人会对改革特别敏感外,中间人是改革中利益分化最明显的群体。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人士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中间人的处理办法才是最大的难题。有些地方的试点采取了基本养老金加职业年金的模式,而职业年金能比较好地保障事业单位人员的权益,避免由于缺乏个人养老基金积累,离开事业单位后一无所有的困境。但目前来说,职业年金由个人、企业还是财政来承担,都还没有定论,还需要研究。  所谓新人新办法,就是指以后进入到事业单位的人,就再没有一种终身制的编制了,也就是没有铁饭碗了,就开始交养老保险向社会缴费了;那么已经退休的,还是按照过去这样的模式实行;没有退休的,改革后也要开始缴费,缴到你退休以后,慢慢推向社会。只有把这几千万人按照这样不同的模式、采取不同政策导向来实施,才有操作性,这改革才是平稳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介绍。  权力体系改革  事业单位入社保的改革,并不仅仅涉及事业单位体系,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其影射的公务员体系改革  正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相信自己收入不会下降,所以中国社会保险实现并轨的阻力,并不来自事业单位内部对改革的抵制,而是另有其因。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判断,以往涉及双轨制改革停滞不前的社会舆论,大多把原因归咎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满乃至抵制,其实这并非全部事实真相,试想,如果改革方案能够保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现在的工资待遇和未来的养老金待遇都不受影响,他们为什么要不满乃至抵制呢?  那另有其因,究竟是因为什么?吃皇粮的根深蒂固,不是一两次改革就能改变。  事业单位入社保的改革,并不仅仅涉及事业单位体系,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其隐射的公务员体系改革。最终实现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同等社会保险体制,被认为是大势所趋,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更意味着,公务员系统改革也将为社会公平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出贡献。很多分析认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否则各方博弈又会把问题弄复杂,而同步进行才能彻底消除长期以来的双轨制困局。  (现在要改革事业单位进入社保)这一步能够迈出来意义重大,在此次将事业单位人员推向社会后,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可能将朝向党政机构,最终实现全社会养老的公平。但考虑到事业单位改革中的现实阻力,改革不可能是一刀切,而是会循序渐进。汪玉凯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郑秉文也同意,他说此次条例路线图清晰,表示了坚定改革的决心,将带动公务员的相关条例出台。  公众期待的事业单位改革,是让事业单位不再享有特权,实现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的同等待遇。然而,这个期待或许只能是空想。  公众的设想实际上大多是:一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从现在的工资中,自己拿出钱来缴费,二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一律平等。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想法可能并不切合实际。说穿了,这个设想与政府所说的并轨并非一回事:其一,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并不难,先加工资就行;其二,如果将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放到一起算,最终结果不会一律平等。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判断。  正因为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务员体系改革的相关性,其改革的难度也令许多人担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就提醒,养老金并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条例是出台了,但是与此相关联的、配套的那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则,要尽快出台,不要让社会长期地猜测。

标签:   社保社保改革单位社保改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