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硕士购房面社保证明,可能会造成政策漏洞

2017-08-08 08:00:03 无忧保

  硕士购房面社保证明,可能会造成政策漏洞

  就中国现在的社会而言。购房问题可以说是最要紧的一件事。然而越长越高的房价,成了所有人头疼的一件事。如何改变这个现状,一直在困扰着各级党政机关部门。为了抑制越长越高的房价,社保证明便产生了。

  “放开对外地高学历人群购房的社保限制,必须要相关配套政策进行约束,满足其‘住的’需求,限制‘炒的’可能。”

  5月9日,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发布的《关于明确住房限购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对于非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这是自去年9月25日南京宣布限购以来,首次对非户籍居民家庭给予购房条件放宽的政策。

  对此,南京市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政府引进人才。有专家也指出,南京未来的发展需要高新专业人才,如果卡在连续两年社保等要求上不利于城市发展,放松购房的社保条件是对外地高学历人才的政策性放松。尽管言之凿凿,但仍被外界解读为对外地高学历人群购房的一次“大放水”。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满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也是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的十分重要的举措之一,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放宽一些购房限制政策无可厚非。

  但笔者认为,简单的硕士购房免社保的政策或会留下较大的政策“漏洞”,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的约束,如人才要在购房后在本地工作、严惩弄虚作假等,就有可能像“假离婚”一样沦为“假引进”,不排除形成一个以高学历为特点的新型“炒房团”,一是对户籍居民不公平,二是不利于房价调控。

  近年来,房价以火箭般速度高涨,对于一些刚到大城市工作的硕士甚至是博士,其工资收入远远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从而望“楼”兴叹,最终导致大城市人才流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认为,过高的房价可能会降低年轻劳动力的流动率,从而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北上广深、杭州、南京等城市都面临类似困境,这些城市为了留住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想了不少招数。例如,“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杭州市对认定的高级人才租房补贴每月1500元,向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硕士每人2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

  而此次南京从引进人才的角度,对外地高学历人群购房放宽购房政策,免除社保要求,也在情理之中,未必就是单纯为了“放水”。值得商榷的是,不同于深圳、杭州对高学历人才直接进行补贴、安居,而是在公共政策中打开一个口子,如果不制定相关政策,就会使得公共政策走偏、走歪。

  从其认定标准来看,所放开的群体并不小,有可能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新型“炒房军团”。其认定的标准是:对于非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职称(含副高级和正高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购房时只要能提供与在南京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则无需提供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证明。

  当前,硕士教育基本上“本科化”,2015年中国在校研究生人数达194万人,历年积累下来的硕士以上毕业生何止千万?就不用说高级职称、高级技师,更是比比皆是。

  这或许为炒房者留下巨大的政策“漏洞”,毕竟为了炒房,离婚、造假离婚证等大有人在。仅仅是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加上一纸劳动合同,这样的炒房成本实在是太低了。这就有可能变相降低限购门槛,架空限购政策,从而影响楼市调控效果,也是对户籍居民或其他遭遇限购的外地户籍居民的一种不公平。

  因而,放开对外地高学历人群购房的社保限制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相关配套政策进行约束,其指导思想就是中央制定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满足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住的”需求,但限制“炒的”可能。

  例如购房之后要持续缴纳社保5年或以上,设定在南京服务的期限,低于服务期限的房价增值部分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等。还要出台一系列遏制、打击弄虚作假的行为,切实避免以“假引进”之名行“真炒房”之实。


标签:   社保社保证明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