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延迟退休方案明年将出台 关于养老保险缴费这些很重要

2016-10-07 08:00:08 无忧保
   【导读】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透露,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5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再实施。 

  京华时报讯(记者赵鹏)记者28日获悉,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透露,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5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再实施。

  金维刚称,现在我国的退休年龄还比较低,这也是长期困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退休年龄制度本身跟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口的结构、人均的期望寿命等很多因素相关,调整是一种必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比较短,最低缴费年限只有15年,国际上很少有中国这么短的,现在的平均最低年限都是20多年。比如我国女性工人是50岁退休,而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0岁以上,将来的领取年龄是最低缴费年限的一倍多甚至两倍,这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我国还存在着大量提前退休的问题,除了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不景气,职工办理提前退休,甚至做假材料来申报补贴。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是相当多的,多的地方可以达到20%到30%,少的地方也有10%以上。

  金维刚进一步表示,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今年将会出台一个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之后会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以后,会有一个过渡期,大约是5年左右,到2022年的时候才会正式实施。

  不过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近期曾专门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人社部正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于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并不属实。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也在这一峰会上表示,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人数达到了8.58亿人。这个数字比2010年底增加了4.98亿人,增长了1.4倍,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38%,城乡居民的参保人数增长了3.9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领取待遇人数的大幅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财政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不抵支,需要依靠财政补助资金或是动用基金积累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情况。

  此外,人社部方面近日也披露,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11年调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2015年的2200多元,基金支出额越来越大。(京华时报)

   养老保险每年3000万人断缴 专家建议费率“砍一半”

  传导效应致社保缴费能力下降 每年3000万人断缴

  专家建议养老保险费率“砍一半”

  在2月27日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 目前我国的社保费率超过了40%,明显高出发达国家,建议迅速降低五险一金费率,主要是养老保险, 在十年之内要下降一半,单位缴费从现在的20%降到10%。

  “五险一金”缴费高企,成为企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所确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一般为10%,国际警戒线为20%。美国目前的养老保险费率为12.4%,其中雇员和雇主分别6.2%,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还曾一度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

  “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保费率超过40%,其中10个国家在欧洲,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了。”姚余栋表示,企业的缴费比例过高,负担过重,影响了国内99%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工人的薪酬增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长金维刚在会上表示,目前养老保险缴费压力主要来自传导效应,当经济下滑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景气,缴费能力下降。同时,很多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后,缴费能力也在下降,最近这几年每年都有3000多万人中断缴费。

  降低社保费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势在必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多数专家认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下降的空间不大,降低费率可能性最大的是养老保险。

  不过,这一政策在操作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之一是养老保险收入增速减缓、支出增加,基金可持续性堪忧。

  对此,姚余栋认为,养老基金缺口将在15年之后出现,因此要抓住15年的这个机会,加速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等一系列改革,先把社保税率降下来。“费率如果降多了,发不出社保,降少了,企业受不了,这是矛盾的。我觉得要打时间差,中国真正出现社保缺口,总体大概要到2030年,这段时间是可以利用的。”他表示:“建议未来三年,有养老基金结余的地区,通过不同手段,迅速下降养老保险费率,单位缴费砍一半,从现在的20%降到10%,个人缴费也要下降。阶段性地砍10年,到2026年以后再尝试性地恢复。最后解决短期和长期问题,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养老保险费率降低后,如何应对未来的亏空问题?姚余栋提出,要逐步划归一些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划归地方的国有资产比例至少达到30%。另外,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底线,使该地区统筹的保险基金在未来的三年左右时间必须有结余,或者是在国有资产变现、充实社保基金后有结余的情况下才可以下降,坚持精算平衡。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也曾提出,国家应拿出15万亿国有资本用于降低社保缴费率,“按照现有社保基金收益率8%以上,15万亿的8%就是1.2万亿,现在社保每年支出2.1万亿,大体上可降低57%的社保缴费率。”

  此外, 实现降低社保缴费率,不仅国家需要加大资源投入,还应改革社保体制,从分省统筹上升到全国统筹。(经济参考报)

   央行专家建议养老费率降一半 不足部分国资补

  央行专家建议 养老费率降一半 不足部分国资补

  郭晋晖

  [姚余栋表示,当前要迅速把社保费率降低一半,在2016年到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这十年保持社保低费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应该划拨地方的国有资产充实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而且划拨比例至少要达到30%,太低弥补不了缺口。]

  如何才能真正落实供给侧改革的“降成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给出的建议是将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从20%降到10%,同时划拨资产来弥补降费造成的基金缺口。

  姚余栋在27日举行的“养老金政策、运营与投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做出如上表示。他说,“降成本”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凡是未来三年通过不同手段,有养老基金结余的地区,要迅速下降养老金的缴费水平,下降期为2016到2025这十年,十年之后可以尝试再上升。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学者提出大幅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去年末,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现在企业面临很艰难的局面,减轻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帮助企业跨过这个坎,应该是一个关键的举措。他认为要给企业降低十个百分点,才能对降低企业负担发挥实质性作用。

  就现在养老保险运行状况来看,降一个点都是非常艰难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面临收支不平衡,如此大力度的降费方案怎么落地?

  人社部官网26日刊登《我国社保费率高不高》一文中指出,我国社保制度面临长期基金收支平衡风险,需要保持一定的费率水平。就养老保险基金而言,受到历史债务、人口老龄化、统筹层次较低以及民众对基本养老金水平期待的影响,基金支撑未来养老保险支出已面临很大压力。

  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经达到22个。这些省市需要依靠财政补助资金或是动用基金积累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降费率和财政补助已经陷入了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之中。目前正常的缴费收入和正常的养老金支出之间有一个小缺口,一旦养老金费率下降,这个缺口就会放大,只能由国家财政来补。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财政每年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都在3000亿以上,其中90%来自中央财政。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级财政增幅都降到了个位数,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当前养老保险的两难困境是:降费,基金马上收支不平衡,不降费则对企业近乎杀鸡取卵。姚余栋说,企业的缴费比例过高、负担过重,影响了国内99%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工人的薪酬。降低企业的社保费率,是势在必行的。

  姚余栋认为,中国真正出现社保基金的总体缺口要到2030年,还有15年的时间。要解决经济增长问题、长远的活力问题,这段时间是可以利用的空间期。当前要迅速把社保费率降低一半,在2016年到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这十年保持社保低费率,促进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只要这十年间实体经济发展好了,企业更愿意为职工交社保,社保费是可以补回来的。

  王小鲁则认为,降低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用国有资产来充实社保基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但不能只充实作为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而是要补充到社会保险基金中来,否则未来虽然没有支付问题,但当前支付的缺口难以解决。

  姚余栋表示,应该划拨地方的国有资产充实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而且划拨比例至少要达到30%,太低弥补不了缺口。(第一财经日报)

    央行建议养老金融产品税优放行 业内:困难重重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养老金融产品创新逐渐被提上日程。上周末,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一场围绕养老金融的论坛上提出,为鼓励金融机构重视养老金融的发展,建议给予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适当的税收优惠。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税优政策推出需要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如果推出仍困难重重。

  潘功胜透露,央行正在牵头制定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他建议,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根据不同收入层次和年龄阶段,推动发展商业性养老保险、信托、投资类产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激励金融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但目前实施尚有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从基础上来看,目前相关的政策框架还没有落地,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有了政策框架,税收政策还要由央行、财政部、税务部门等联合制定,要综合考虑各方条件。

  “目前从财政方面来看,最大的难题就是财政赤字。”吕随启直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表示,我国现在的财政赤字是2.3万亿元,离悬崖只有一公里,意思即当前财政非常紧张,难以有空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事实上,给予养老金融产品税收优惠已不是首次被提出,此前,在养老金融服务较为集中的保险行业已多次酝酿挂钩税收优惠,但因涉及范围太广几次搁浅。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为例,这种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的做法,在国外非常流行,其不受投保人领取保险金前的物价上涨影响,能起到个税的“减负”作用。

  这项酝酿了八年之久的政策,在去年多次被传即将出台,却因相关配套细则难出而屡屡被推迟。有观点指出,目前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尚未有明确的政策,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却先行实行税收优惠,引发部分企业年金相关机构的争议。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谁应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去年全国两会上都曾被提及。市场人士称,在我国现有财税政策下,因为税收优惠政策有限,所以才出现中国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养老险彼此争夺的局面。

  从此次央行牵头制定政策框架来看,信托业也囊括其中,目前信托业与养老金融有关的产品包括家族信托、养老信托等。一位信托业人士介绍,如果以信托作为遗产继承来设立,当前国外家族信托具有避税功能,国内没有,是因为在国内进行财产传承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征收遗产税,所以更谈不上避税。不过由于家族信托门槛高,很多是专属制定,每款信托产品不一,所以税收优惠政策的利好影响也要等到具体实施方案敲定才能显现。(北京商报)

标签:   养老保险缴保险养老养老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