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培训,“提”素质。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下城区有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杭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杭州天伦专修学校、杭州启成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4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承担我辖区内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企业在职职工(含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大学生等各类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任务。今年以来,共培训进城务工农民607人,城镇失业人员601人,高技能人才培养412人,创业培训119人,帮助713名群众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促进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重”交流,“提”能力。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今年以来,下城区人社局联合工会等部门,已经举办4场技能大赛,314名职工参加比赛,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定期到企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技能人才能力水平。
三是“重”平台,“提”成效。我区搭建服务平台,提升培养水平,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帮助高技能人才申请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的传承和推广。目前,下城区辖区内有孙亚青制扇技能大师工作室、吴国林装配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李荣庆工具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余求问镗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等4家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孙亚青的王星记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手工艺制扇,技艺独特,品质高档。吴国林在钳工岗位上,创立了“快装台位法”的技能,被评为杭州市绝技绝活。
四是“重”机制,“提”动力。完善技能人才建设激励机制,有效提升技能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线技术能手,授予荣誉证书和技能证书。进一步探索以技能人才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的奖励方式,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推动形成技能人才与企业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目标。
标签: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