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杭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 杭州市市长张鸿铭专门为杨金龙点赞: 这个金牌的含金量很高, 甚至不亚于奥运冠军的奖牌。
在杭州, 像杨金龙一样的优秀技能人才还有很多,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吉正龙就是其中之一。 由他担任技术指导专家组长的美发项目, 也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喜获金牌。 9月3日,在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会暨首席技师颁证仪式上, 共有10个团队获评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0名技能高手获得杭州市首席技师证书, 以进一步鼓励杭州市技能人才的成长。
据统计, 截至2014年, 全市共有技能劳动者126.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2.7万人, 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5.93%。
杭州何以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天堂”? 杭州有哪些适合技能人才成长的土壤?
加大政策扶持———奖励丰厚 补贴到位
目前, 杭州市政府已使他破格入编,成为杭州技师学院在编教师。 这让杨金龙喜出望外。
除了浙江省政府的奖励, 在杭州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市长张鸿铭还说: “我们一定要好好奖励一下这个年轻人, 至于奖励什么,我们还要研究一下。”
事实上, 杭州市对技能人才的奖励和补贴一向丰厚。
最近,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朱佳龙正在杭州市江干区丁桥看房买房, 因为他刚刚申请到一笔60万元的住房补贴。
在今年杭州首席技师这20人名单中, 朱佳龙的名字赫然在列。 根据今年年初杭州市出台的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即 “人才新政27条”, 他被划分为D类人才 (市级领军人才)。 按照新政, 杭州市给B、 C、 D类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 80万元、 60万元的购房补贴, 而对A类人才则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除了买房, “人才新政27条”在信贷、 税收等方面也对技能人才给予了极大和便利优惠, 在人才及家属的落户政策、 子女教育以及购车等方面的优惠也相当给力。
2011年, 在杭州市出台 《关于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意见》 等政策后, 杭州市先后出台 《关于切实加强在杭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通知》 《杭州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办法》 《关于公布2015年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计划及培训机构的通知》 等文件, 从落实目标任务、 完善培养体系、 健全评价机制、 强化政府支持等方面, 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据统计, 目前杭州市每年享受政府补贴的培训人数达12万人, 在杭高校每年参加政府补助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学生均达5000人以上。
搭建公共实训平台———公益为先 服务社会
7大类82个实训室, 由1022人组成的师资库, 可为28个职业 (工种) 提供考核鉴定一条龙服务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关于杭州公共实训基地的这一串数据还在不断更新。
日前, 记者来到位于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公共实训基地。在先进制造实训中心, 身着绿色工装的10余名职校学生正进行实训:有的在处理清洗数控机床的废水,有的在进行机床保养, 有的在操作机床生产器件……他们分组协作,有条不紊,沉浸在自己的任务中。
在一台实训设备的使用登记表上, 记者看到, 两页登记表写得满满当当。 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维管老师赵凤花说: “大约3-4名操作人员使用一台机器, 最多的时候这一实训中心同时有80人在实训。 今年3月份开学以来,中心基本每天都有学生过来。”
为更好地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带动作用, 杭州市按照 “一个中心、多点布局” 的要求, 整合社会培训资源, 着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体系建设。 目前, 杭州市已认定了公共实训基地分基地10家, 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家、升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家, 初步形成了 “1+10” 的技能人才实训体系。
自从2010年启动以来, 基地已建立实训签约单位170余家, 其中签约院校30家; 实训量已超过36万人次, 累计实训量达到146万人次。 数万人参加岗位练兵, 营造了一股良好的社会企业学习技能的氛围。 (下转第二版)
坚持大赛引领———“比赛才能练就好苗子”
在杭州市第一技师学院实训中心3楼数控车床实训区, 模具121班的黄家丰正聚精会神地一边研究图纸,一边在系统里调整数据,同时还在观察车床生产的模具精度。像黄家丰一样参加培训的学生,总共有30来个。
彼时还在暑假期间,为何还在操练?
原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刚刚落下帷幕,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战鼓已擂响。从学校到杭州市,再到省里、国家,一场场比赛在等着黄家丰们。
“我每天都过来集训,在这里有老师的指导,争取9月30号比赛之前更加熟练,这样在选拔赛成绩会更好一些。”黄家丰告诉记者。
学校已成为技能比赛的重要阵地。目前,杭州市技工院校中拥有全省唯一的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1个,国家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
“只有比赛才能练就好苗子。”在企业,员工们也秉承同样的 “竞赛观”。对此,朱佳龙深有感触———
2006年7月刚进入杭汽轮,两个月后他便被公司派去参加杭州市数控技术比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名次;次年,他代表杭州市参加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并夺冠, 荣获2007年 “浙江省技术能手” 的称号;2008年11月他被评为了“全国优秀农民工”,2009年还获得了“杭州市十佳来杭创业务工青年”的称号……
“获得这么多荣誉主要是由于比赛成绩比较好。参加比赛是技能提升最好的方法之一。”朱佳龙告诉记者。
近三年,杭州市人社局连续开展大规模职工岗位练兵和 “技能竞赛年”活动,成绩合格选手均核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组织赛前训练的行业企业可获得相应的赛前训练补贴。
两年来,杭州市共组织市级技能竞赛50多场,区、县(市)级竞赛360余项,参赛选手达两万多人,带动职工岗位练兵100余万人次。
通过竞赛,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先后有105人获得“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特别是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杭州市3位选手分获汽车喷漆、钣金技术、 西餐服务项目第一名,占全部选手的1/3, 创历史最好成绩。
而前不久杨金龙的夺冠, 无疑激励他们更为坚持大赛引领的理念。
完善大师传帮带机制———形成大师工作室建设梯次推进格局
“有烟囱的地方就有杭汽轮。”该企业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王俊认为,杭汽轮的发展壮大,跟企业拥有大量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
“杭汽轮有一项坚持了20余年的人才培养制度,就是新员工报到伊始,公司会为他在所在班组安排一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师傅作为该员工的师傅,以拜师学艺开启职业生涯。”王俊说。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州市首席技师……在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叶金龙 “斩获”了最多的荣誉称号。
最近,让他自豪的事情又多了一件———他亲手带出来的徒弟、 叶金龙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之一叶小挺,刚刚获得了2015年的杭州市首席技师称号。
杭汽轮和万马只是杭州市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缩影。截至目前,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共带徒3300余人,组织培训2.5万余人次,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近千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3.5亿元,获得国家专利300项。
“我们正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基础,积极争创省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杭州市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师工作室建设梯次推进的格局。”杭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原载《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 记者 黄晓云)
标签: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