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高度重视企业拖欠工资问题,专门建立了市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出台了《杭州市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了工资支付长效保障机制,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和网格化管理的“两金一网”覆盖面继续增大,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杭州市还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利益“双保护”的执法理念,这一做法已经被省采纳、推广和宣传,人民日报等17家中央主要媒体对此集中进行了报道,中宣部把“双保护”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宣传典型。同时,要准确把握防范和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重点,防范处置并举,紧紧围绕“两个确保”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根据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定2010年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作的目标是“一个平台,两个确保”。“一个平台”,就是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推进多层次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平台;“两个确保”,就是确保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确保不发生因企业欠薪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一是完善健全企业欠薪预警机制。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基层组织和劳动监察部门的信息主渠道作用,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采取措施,力求早发现、早防范、早参与,将劳资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巩固“双保护”成果。二是建立健全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企业欠薪现象的发生。三是深入开展企业支付工资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启动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做好因拖欠工资引发不稳定问题应对工作部署,建立了每天报告制度,切实做到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四是认真做好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清欠工作。对全市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交通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用房建设项目欠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拖欠严重且不服从管理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建设、招投标等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果断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该处罚的处罚,该曝光的曝光,该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以积极主动有为的行动,协调劳资关系,确保和谐稳定。五是扎实推进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试点工作。充分认识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于预防和及时化解矛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六是不断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防止和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七是加大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宣传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取得成效。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抓好明年的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意义重大。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和大规模裁员的长效机制,保证防范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工作稳妥开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职工及时足额领取工资,适时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要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形式,进一步将职责任务细化落实到基层政府、部门。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围绕建立遏制拖欠的综合性防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正面引导,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一步营造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依法查处拖欠工资行为的浓厚氛围,形成鲜明的社会导向和强大的社会支持。要加大拖欠工资信息公开力度,揭批企业的违法行为,有选择地曝光恶意欠薪事件,以警示那些拖欠工资的企业,营造强大的执法声势。
会上,市政府分别与各区、县(市)政府,杭州经济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及市劳动保障局、市经委、市建委、市交通局、市贸易局,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市交通集团、市城建设集团、市地铁集团、市旅游集团等共计15个政府、部门,11个市直单位签订了《杭州市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目标责任书》。
标签: 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