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定认定办法,开通高技能人才认定“直通车”。研究和制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在全区大中型企业中逐步开展直接认定工作,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有绝招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被行业或企业公认达到高级工、技师水平的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由企业推荐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或技师。同时,严格申报、审核、考评、公示、资格认定等程序,确保直接认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此举将避免一大批年龄偏大、不太擅长考试的优秀技术工人,因无法通过职业鉴定考试而无法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扩充高技能人才队伍力量。
二是整合区内资源,实施“校校合作”培养模式。近年来,该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依托区内各中职学校,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师资和场地、设备等要求较高,单所学校往往难以具备独自开设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能力。对此,该局将进一步整合各校资源,联合相关学校开展“校校合作”来解决这一难题,即:组织区内学校合办培训班,共享师资和场地、设备资源,共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实施“校校合作”既能保证开设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所需的师资和场地、设备资源,又能充分利用各校资源,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能力。
三是利用区外资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受到师资和场地、设备资源匮乏的限制,很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针对这一现状,该局把目光投射到了杭州主城区各大高等院校,通过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到余杭区为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授课,开发主城区院校师资资源。同时,进一步充实全区师资库,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师资力量。此外,为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实训操作能力,该局还将组织培训班学员到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参加实训训练和操作考试。通过依托实训基地的先进机械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汽车修理技术、食品与药品检验、制冷等7个实训中心、48个职业实训设备,满足全区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竞赛的需要,确保全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含金量”。
标签: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