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萧山区各企业陆续开工生产,与接踵而来的业务订单相比,该区部分企业却出现了“招工难”问题。为有效缓解这一状况,该区政企联动,相互配合,全力破解“招工难”问题。
牵线搭桥,劳动部门当好“红娘”
为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萧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搭建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的广阔平台。新年一过,就举办了一场大型春季人力资源交流会,近百家企业带着6500多个用工岗位到场招聘,初步达成意向有1273人。同时,该局还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每个周六,增加举办不同行业的专场招聘会,每月28日定期举办一期大型人力资源交流会,定期组织企业到村、社区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政策”四送活动。届时,各镇街也会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当地企业的招聘会,以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招聘求职需求。
除了开展各类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萧山区劳动保障局通过多种途径,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招聘信息。一是充分发挥区、镇街、村、社区实时联网公共职业介绍信息平台的作用,及时把企业用工需求发布到职业介绍信息平台,供求职者选择,使企业和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招聘求职。截至目前,今年已发布岗位需求信息11000余条。二是充分发挥各镇街和社区、行政村的基层优势,通过村、社区宣传栏等途径帮助企业发布用工需求信息。三是通过萧山手机报、华数数字电视、萧山网等媒体,广泛传播求职招聘信息,保持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需求信息的畅通性,提高求职招聘的实效性。
此外,该区把开展劳务合作作为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重要手段,年初区劳动保障局向18个省、67个市、130个县发出了《关于建立和加强两地劳务合作的函》,联系了广西、江西、甘肃、湖南、山西五省十余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市(县)。日前,该局组织了萧山区部分企业参加当地大型招聘活动,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加强劳务输送工作。
把人留住,企业各出妙招
要解决企业“招工难”,除了加薪,更要留“心”。为此,萧山区企业各出妙招,确保职工“招得来、用得好、留的住”。如大润发超市在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用工规范的同时,注重提高员工福利,通过提高薪酬、建立培训机制、优化工作环境等方式,做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双提升。
企业内部老员工带新员工是很多企业认为最有效的招人方法。该区一些企业通过对老员工带新人实施各种奖励政策来传递招聘信息、扩大招聘面。如江宁制衣不仅制作 “招工卡”,春节后还去老员工集中的安徽宿松、河南商城等地,在接老员工返萧的同时带回一批新员工。
外来务工人员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为保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输送,萧山区企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另辟蹊径,缓解用工紧缺。如浙江江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湖南、云南等省建有劳务储备基地,与该区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定向输送劳动力。达利(中国)、蓝天鹤舞等企业则专门在河南、四川等省设立了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在萧山区发展更有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逐渐形成产业布局的梯队优势。
部分企业更把“招工难”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通过加强与省内外重点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人才合作,努力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水库”,为企业转型升级储备人才资源。如亚太机电、国泰密封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定向培养输送,均取得较好效果。
标签: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