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做法
(一)“零门槛”——送岗上门。
一是摸清家底。依托片组户民情联系机制,截止3月底走访摸底调查1394户,收回就业意向调查卡1381张,将社区“8090”青年的就业基本信息和就业愿望归类梳理、统一建档,并适时加以动态更新;二是筛选信息。依据岗位需求、就业意向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每周滚动更新学历要求大专以上问职信息100条,每月逐一甄选出学历、薪酬、发展前景基本符合大学生和外来务工“8090”青年择业标准的岗位30余个,专辟合乎“8090”青年群体就业需求和意向的问职信息平台;三是资源配对。针对青年群体接受信息主要依靠互联网和手机的特性,依据需求对象不同,有选择性地、针对性地通过建立OA网短信平台、QQ信息群与社区民情博客等新媒介,每月以温馨提示形式将岗位用工信息、招聘会咨询、政策信息、创业指导等内容配对发送。如天城社区在民情博客右上角专设“劳动保障信息栏”,使失业人员在家就能通过屏幕接收到相关就业信息,在留言板块提问咨询,当日得到答复。
(二)“零距离”——择业在“家”。
一是择业找“职吧”。专门针对外来务工的“8090”新杭州人,在街道就业援助服务中心设立“职吧”驿站,旨在切合需求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该吧除了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共享、就业指导等便捷、快速的基本服务外,还提供择业谈心、法律咨询、政策送达、劳动维权等配套人性化服务。接受“职吧”服务人次达到200余人;二是招聘进“楼道”。举办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楼道招聘会”10余次,吸引“8090”求职者3760余人次,充分发挥共建力量,把就近用工单位、企业请到社区、楼道,以推荐就业的方式,便于企业和青年求职群体间的联心桥。三是培训在社区。针对其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组织社区课堂对其进行专项职业、技能、知识充电,并根据其个人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个体个性发展的职业规划。据统计,参加初级培训21人,中级培训40人,高级培训22人。
(三)“零成本”——大学生“红娘”牵线
由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牵头,组织辖区在职大学生加入就业红娘队伍,目前的10名“大学生红娘”来自宏美广告、和丽酒店、索菲服饰等辖区共建单位、企业。一是天时。大学生红娘与结对指导大学生就业,借助街道、社区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将辖区内的求职信息以点对点方式送岗到位,并组队前往招聘会。结对大学生将享受到“三免”服务,免职介费、免招聘会入场费、免面试指导费;二是地利。大学生“红娘”来自企业,就近将获得本企业第一手招聘信息“无成本”输出,在最短的时间里依据结对大学生的个人专业、特长进行“速配”,为结对大学生与招聘企业牵线搭桥,最大限度实现辖区企业用工信息“共享”。三是人和。大学生“红娘”利用自身能力强、反应快的优势,通过街道团工委的“放飞梦想”、“说句悄悄话”等联谊活动,以同年龄相仿的经历和朋友式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距离,通过人际帮带、圈子介绍等方式实现“零成本”的就业信息互动。此外,还积极参与到“手拉手、共就业”活动中,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以“大学生带大学生”手把手“帮传带”,免费为刚融入新环境、求职技巧相对缺乏的“8090”新杭州人和大学生上好求职第一堂课,包括面授面试技巧、求职简历制作等。
二、初步成效
(一)就业信息到达率大大提高。据统计,在新措施实行前,大学生通过社区平台求职比率不到1%,95%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社区有求职服务,而推行三个“零”模式后,短信形式的温馨提示到达率为100%,社区博客点击均已破1000,近十成的大学生通过电话询问、博客点击、自己或家人上门等方式到社区求职平台上寻求帮助。
(二)就业服务含金量大大提升。就业红娘队伍吸纳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全日制本科学历占到60%左右,通过专门培训上岗,全面增强红娘队伍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培养出一支学历高、能力强、专业硬的就业“红娘”队伍,这支队伍不断吸纳辖区单位在职大学生加入,扩大就业岗位、自荐他荐信息圈,吸引了70多人次大学生听课咨询,拓宽了服务青年“待就业”群体的渠道。
(三)就业成功速配率有所突破。该举措实行后,大学生与“8090”外来青年群体的就业率有明显提高,由原来的不足2%达到9%左右,使得充分就业整体趋势呈上升态势。一次“速配”成功率到达30%,远远超出过去的13.2%,今年以来,已成功配对35人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街道、社区这个“职介”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附件:
标签: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