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并不愁出路。据该区劳动保障部门测算,萧山每年的技工人才缺口达数万人,而全区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来的技工人才不超过一万人,萧山区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连续十年供不应求。
家长学生的择校观念有待转变
“技工荒”问题一直难以得到缓解,这除了与工作环境、待遇、劳动者自身素质有关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家长与学生就业观念还有待转变。
萧山区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金荣尧介绍,在每年技校招生中发现,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第一选择是继续读高中、读大学,而孩子一般也觉得当技工好像不是“主流”,所以报名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我们觉得这种就业观念有待改变。”金荣尧说,大家都想坐在办公室内,轻松地拿工资,这种想法是脱离社会实际的。而作为一名技工,在企业只要脚踏实地成为技术骨干,也能有大的发展空间,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技校搬迁,突破发展瓶颈
一直以来,萧山技工学校受地理位置限制,招生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对此,萧山区政府近日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就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利用进行了专题协调,并决定于2009年暑假期间,将萧山技工学校搬至通惠路上的区十二中校址。
据介绍,区技工学校明年搬迁后,将极大地改变约束技校发展的局面,进一步扩大招生人数,优化专业设置,提升职教办学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技工人才,为萧山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校企联姻”走出技工培训新路
“这次学生们‘比武’的内容,都是针对社会上比较热门、紧缺的工种而设。”金荣尧介绍,该校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及时调整课程,以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萧山企业对服装缝纫工、车工、机械工、服务员的需求每年达3万人以上,而社会上培养的技工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有45家区内大型企业与萧山技工学校“联姻”,委托培养的人数占该校学生总数一半左右,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姻”培训的新路子。
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