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预期呼声日渐高涨且经久不衰。需要注意的是,改革是一盘棋,需要系统的战略思维。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扩大内需和消费;而扩大居民消费,则需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则以社会保障改革为基础。
在现实中,社会保障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天花板”效应。改革如何破局?请看本期特别策划报道,专家提出诸多政策建言。
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渐显“天花板”效应
基尼系数预警,倒逼养老保险改革深化
“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还不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展新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上表示。在同一会上,“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成为讨论热点。
社会保障
调节收入分配不可或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客观上已成为综合性的收入分配手段。
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2003年至2012年的全国基尼系数。2012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为0.474,这个数字虽比2008年的峰值(0.491)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联合国设定的0.4警戒线。
在此背景下,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在收入的分配中,分配结构的完善程度决定了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否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在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型中,社会保障作用独特,由于社会保障的导向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因此在收入分配中特别对“提低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都通过收入的垂直再分配,使国民收入从高收入向中低收入阶层流动,从而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
标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