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基石。从2007年萧山区首批社区创建开展以来,萧山区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和深化,在去年成功创建106个社区的基础上,今年萧山区全部151个社区都参加创建。回顾社区创建工作,我们欣喜的看到已经有不少社区从“要我创”到“我要创”, 在基层工作中创出亮点,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打造成为民服务新品牌。通过下面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共同来扫描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的样本。
社区创建工作组织网络
社区创建涉及面广,要准确全面掌握辖区内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只有建立社区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各社区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楼道小组长担任成员。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纳入议事日程,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社区就业形势,强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系列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全体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创建工作辅导团
社区创建基础有差距、时间有先后,为推进创建工作平衡发展,区就业处在三级就业服务机构中选定一批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创建工作辅导团,对社区创建进行以老带新的方式指导。辅导团通过分片召开现场观摩会,到新创社区指导建立台帐,有的辅导员还建立QQ群,就创建工作互相随时交流。
走访指导三步曲
深化创建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对失业人员走访,针对个体不同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最终实现帮扶就业。回澜北苑、萧然社区、俊良社区等众多社区同志在创建活动中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员,在对服务对象的走访指导过程中,做到三步曲:第一步,认识对象,在走访交流中耐心倾听,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就业经历和求职意愿,对服务对象的就业能力有客观认识,并作好求职登记;第二步,调整对象,帮助分析服务对象的求职优势和劣势,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就业帮扶政策,动员参加免费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第三步,送岗位上门,根据服务对象的求职意愿,挑选相关岗位上门,帮助制定应聘计划,尽量陪同前往用人单位,帮扶就业对象成功就业。有的社区同志带着岗位和培训信息上门、带着感情上门,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到后来,失业人员对社区的信赖感也增强。
调查摸底台帐全
“区共有就业能力总人数1021人,其中,单位招用788人,自谋职业33人,其他形式就业21人,在校读书147人,申报灵活就业29人,实际失业3人,就业率99.6%,实现社区充分就业。”施家桥社区虽然作为转制社区开展创建工作比较晚,但是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后,负责人对社区就业情况是一清二楚,对下一步如何作好社区充分就业工作心里更有底了。摸清社区内所有在册人员的就业状况,建立社区劳动者就业情况电子台帐,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工作。广大社区建立调查联络员队伍,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查阅社保记录、亲戚打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联系,即使在走访中碰到不少的挫折和困难也能做到不漏登、不重登。在完成调查率100%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劳动者及就业情况电子台帐和社区未就业人员跟踪服务档案及台帐。
共建单位结对帮扶
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能量,做到劳动力供求资源的整合,是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不二法宝。星都社区、泰和社区、广宁社区等众多社区通过召开共建会、联谊会等形式,与辖区单位做到信息互通,建立就业、用工信息网络,为广大失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红垦社区积极与辖区内共建单位建立友好协助关系,社区在辖区共建单位中开发就业岗位1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人,其中“4050”人员26人。在社区的协调沟通下,众多的失业人员在辖区内的共建单位走上了工作岗位,共建单位在不出辖区就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员工,降低了招工成本,真正实现了社企双赢。北干一苑社区建立社区与企业的两级联动制,即社区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活动资源,同时要求一些企业能提供一些失业人员的岗位,使社区的失业人员就近就业。
就业帮扶认领制
社区创建过程中积极发挥辖区内党员干部和企业老板的社会资源,通过失业人员就业帮扶认领制,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北干一苑社区凭借这一手段,把帮扶工作细化,使辖区内10名困难人员的工作问题都得到有效落实。
“四送”真情服务到社区
为支持社区创建工作,区就业处专门组织“送岗位 送政策 送技能 送服务”为主题的四送活动到社区,社区发动周遍企业现场招聘。今年组织“四送”活动4次,参加综合性社区服务5次,出动工作人员34人次,送岗位信息到社区600多个,组织现场招聘企业43家,接受政策咨询200余人次。
创业培训进社区
培训是增强失业人员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对失业人员积极就业准备的重要内容。我区许多社区充分利用市民学校和远程教育系统,对失业人员进行适应性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从观念意识上打开失业人员心扉,取得了显著成效。北干一苑社区作为杭州市远程教育示范点非常重视对失业人员开展社区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多次播放一些失业后顽强创业的典型案例,对失业人员触动很大,实现了就业一批和创业一批的可喜局面。如北干一苑9幢的戴黎红和天宝大厦的宗涛积极创业,分别开出了药店和保健品店,张梦尧在滨江开办的杭州越富装饰有限公司专门做房子装修,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就业,还带动了周围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手工作坊社区就业
在俊良社区, 17位失业妇女组成的花边加工小组在社区为她们免费提供的来料加工场里,赶着社区千方百计为她们联系加工业务,很多失业妇女重新找到了自我,深深体会到俊良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像俊良社区一样,我区藕湖浜社区、江寺社区、潘水社区等许多社区也通过提供场地开设手工作坊,帮助联系来料加工业务,使部分失业人员既能照顾家庭又有工作收入,走出一条灵活就业的路子。社区就业潜力很大,广宁社区为弱势群体实行保底性安置就业,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手工活、社区保安、保洁等社区服务业岗位,成为解决弱势群体工作与生活难题的好途径。随着网络销售日益红火,一些思想观念新的失业人员开起了网店。北干一苑的梁甦今年参加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创业项目展示会,经过与加盟商洽谈,觉得开网店蛮适合自己的情况。“我喜欢上网,开网店也不错,还能照顾女儿。”于是,她进了一些竹纤维产品开起了网店,生意挺不错。
创建工作四项制度
在瓜沥镇塘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的墙上,萧山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联系走访制度、台帐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公布公示制度等四项制度一列排开,非常醒目。这四项制度在我区所有社区都已经推行,通过制度巩固创建成果,打造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在我区基本建立。我们看到,在联系走访制度中,对走访目的、走访对象、走访内容、走访形式、问题处理和管理考核都做了明确规定。在台帐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八条,其中“第六条 鼓励各社区在以上台帐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实际,建立特色台帐,支持在全区推广创新有效的特色台帐”引人注目。服务承诺制度则要求社区对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供优质服务作出公开承诺。公布公示制度则要求社区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信息发布栏等形式,向辖区内群众和单位公布有关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内容。并且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就业政策、就业援助证申领对象、业务流程、用工信息、服务方式等八项内容应当公布公示。
标签: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