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社保知识早报:在省会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张鑫对今年两会中印象最深的话题就要属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了。的确,对于很多在事业工作了多年的人们来说,让他们享尽福利的养老制度也将走到尽头,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到底该怎么走呢?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现实意义
近日,一家企业退休的职工老张因医药费太高而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看病的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再次将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推到了大众的视野。因为公众都期盼着通过改革能够拉小企业职工与事业单位职工的待遇差距。
事实上,早在前几年就已启动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依然是今年两会的重点话题,公开数据显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前无需缴费,退休后的退休金可以达到退休前工资70%到80%,城镇职工退休前至少需缴纳15年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养老金则只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50%左右。可见,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实现社会公众看病通道通畅、看病公平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因为无论是企业职工还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不能因职业不同导致退休之后待遇相差几倍。再加上老龄化问题的日益逼近确实给国家以不小的压力,此次改革,更算得上是一种未雨绸缪、循序渐进的措施。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一场众望所归的改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遭受了一定的阻力和部分人的暂时性不公平,其所遭到的阻力也不言而喻。和很多改革一样,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也陷入一种困局。
然而,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改革路线图似乎已悄然发生变化。2013年初公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推进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和机关改革是分开进行的;但《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机关和事业单位变成了并列。这足以看出中央在实行养老体制改革的决心。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详情请咨询4001118900
标签: 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