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看,非营利性医院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医疗公益程度的窗口。“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随着落实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的公布,医疗服务业正在逐步放开对社会资本的限制,社会资本办医的环境正在改善。
我国从政策层面把社会资本办医的障碍减到最小,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松绑效应”逐步显现。2010年12月,国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发布,进一步放宽了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门槛。北京、上海、重庆、河北等10余个省份已出台了省级配套文件,优先考虑社会办医疗机构。
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医疗机构数为45.7万所,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47.9%,床位数占全国总数的9.7%。民营医院规模普遍偏小,仅有12%的民营医院床位数达到100张以上,二级和二级以上民营医院仅占其总数的5.6%。目前我国社会办医的规模、质量和速度距离“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尚不能对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竞争。
标签: 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