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卢先生反映,8月17日他去银行办理财投资时,银行人员竟把保险说成“理财产品”推荐给他,属于误导消费者。对此,卢先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银行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整治。
消费者:银行利用我们的“信任”帮保险公司赚钱
“最近手上有几万的闲钱,就想做点理财投资,昨天去银行存钱,顺便咨询了理财业务。”卢先生说,“一个年轻的‘理财专员’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几个理财项目,但我一直不太满意,随后她向我推荐了一个银保产品,称只要在5年内定期存款,就可获得每年4%的分红。”
可卢先生越听越不对劲,他发现‘理财专员’推荐的分红模式,竟然不是普通的理财投资,而是一种保险。于是卢先生当面点破,并表示自己曾接触过保险行业。
对方见遇到一个“懂行的”,便承认了产品就是保险。但对方强调,这种保险重在分利,没有太多保障性功能,并称保险属于多元化投资,也算正常的理财投资手段。最后对方甚至建议卢先生可以放弃理财投资先考虑保险。
“银行人员没有把业务的真实性质告诉消费者,保险打着理财的旗号,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保险和存款的性质毕竟不同。如果因此造成了损失算谁的?”卢先生认为该行为是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帮保险公司赚钱。
不少银行的对外业务宣传册中夹杂保险公司的“分红型”产品介绍。
银行职员:“理财专员”实是保险业务员
在银行工作了七年的文文告诉记者,在银行大堂向银行客户介绍理财的人员,虽然穿着银行的工作服,挂着类似“理财专员”、“理财顾问”的胸牌,但他们大多不是银行内部人员。而是与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所派来的业务员。他们介绍的“银保产品”,说白了就是在银行里面销售的一种保险公司产品。
标签: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