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起,北京市对医保社区药品范围进行调整,增加了治疗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共新增药品224种。即便如此,仍有部分社区居民反映,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开不到慢性病药品。本周,记者走访朝阳区的多个卫生服务站,发现部分药品在社区医院不能配置,居民需前往大医院排队开药。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选择了5家取消了“便民门诊”的医院进行探访,发现这给很多不看病只开药的慢病患者带来极大不便,有的患者要排几十米的长队,有的患者要等一整天叫号,还有的医院一大早门诊号就挂完了。一个患者说,最苦的就是我们这些必须到这里开药,又不看病的人。
现状1
药品种类少得跑大医院
【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1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是否有降血压的安博诺时,工作人员说,“没有,安博诺在我们这儿开不了。”“那常见的退烧药呢?都有哪些?”记者又问。工作人员回答:“退烧药也只有两种,一个是泰诺,一个是日夜百服宁,其他的都没有。”
工作人员表示,居民遇到开不到的药品,可以和大夫商量一下,换功能相近的药品替代一下。“很多社区居民开药,都是在社区医院开一部分,在三级医院开一部分。有的药是限级使用的,像二级医院以上使用的药,我们医院也是开不了的。你只能和医生商量,看看能不能换些其他的药。”
随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买药的居民。他说,很多药品在社区医院都没有,比如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药,在这里都不能配置。今年,国家都放开了这些药品的限制,但是一个多月了,这些药品社区还是没有。“我想开降血压、降血脂的药都开不出来,还得去大医院。”虽然现在去大医院排队取药,时间没有以前那么久,但是相对社区医院还是麻烦,“不需要来回跑最好了。”
现状2
慢性病药少感冒药较全
【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当天下午,记者又来到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记者询问取药窗口,是否有降血压的安博诺时,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这没有这种药。“常见的感冒药、退烧药呢?”记者问。工作人员回答,退烧药和感冒药的种类还是蛮多的。
“为什么社区医院没有卖安博诺呢?社区医院不能开吗?”针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属于一级医院,这个药品可能限级的,他们这不能配置。
随后,记者又在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采访了刚取药出门的居民李女士。李女士今年54岁,患有心脏病。每个月她都要去安贞医院开药。“好多药社区医院都没有。”李女士说,比如她治疗降血脂的立普妥,社区医院就没有。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治疗这个症状的奥美拉错,在社区医院也开不了。在李女士的概念中,似乎好一点的药品,社区医院都没有。
李女士说,由于社区医院不能配置慢性病药品,她每个月来回往返医院几次,麻烦不说,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了。“每次去医院取药,我得先坐公交车,再倒地铁。遇到高峰期,经常是站一路。来回加上取药的时间,至少3个多小时。”她希望,这些慢性病药品真能在家门口配置。
现状3
按需采购药居民评价高
【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当晚,记者来到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已接近晚上7点,前来取药的老年人仍比较多。记者在窗口询问得知,这家卫生服务中心,不但有降血压的安博诺,常见的老年病药品种类也比较全。
一位正在排队取药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附近的红庙北里社区,他和老伴吃的药品大部分都是这社区医院开的,从家出门到社区取药,走5分钟,特别方便。而且社区医生推荐的药品,都是价格合适、性价比较高的。“我和老伴比较放心。”
随后,记者采访了来取药的4位老人,老人们认为社区医院的药品种类较多,基本满足了他们的日常需求,偶尔也会有社区医院开不到的药品,就需要去大医院配置。
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称,其实社区医院的药品是根据社区人群来决定的,他们的药品都是从网上采购的。比如说,他们社区的人群大多以退休职工为主,在采购上,就会倾向老年病、慢性病的药品。附近的六里屯、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他们采购的差不多。
“针对的社区人群不一样,可能采购的药品都不相同。像他们医院会定期针对居民需求的药品做出微调。”工作人员说。
□医生建议
在社区医院可找替代药
一位在社区医院工作8年的人员表示,社区医院慢性病药品及其他药品缺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社区医院的药品种类应是基本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即便有部分慢性病药品在社区医院不能配置,但这类药品是可以找同类药品替代的。
例如,有居民拿着三甲医院开的处方,来社区医院配药,抱怨社区医院没有这种药品。可三甲医院的级别本身就比社区医院高,对药品的需求量也大。因此,不可能三甲医院有的药品,社区医院都有。社区医院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采购回来的剩余药品就成了过期药。
工作人员建议,居民在社区医院找同类药品替换,不要只认大医院开的处方。此外,虽说现在一些慢性病药品已经被放宽,可是这些药品不在社区的级别中,社区医院也是没法采购的。
□专家建议
部分慢性病药适度放宽
据社会学家王开玉表示,国家已经对社区医院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调整,目前还处于一个未成熟的阶段。一方面,国家可以考虑对部分慢性病药品进行放开。针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开药量。长期或者终身服用慢性药品的患者,也可考虑延长开药时间间隔。另一方面,对于同样需要长期服药,但病情具有不确定性的病种,还是应该定期就医,以免病情出现转变。
王开玉指出,虽然慢性病药品被限级,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但他相信,这个事情是可以解决的,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避免损害患者拿药的权利。居民对社区药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慢性病和常见病方面,所以这一方面的管理,还待进一步提高。
□背景
今年10月起社区药“扩容”
今年,医保、财政、卫生等几大部门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将常见病、慢性病、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纳入社区医保报销范围。
医保社区药品报销范围调整重点增加了治疗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特别是大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共新增药品224种,报销范围也由原来1211种增加到1435种。
相关部门称,从今年10月1日起,在社区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骨关节炎、支气管炎、前列腺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药品可在社区服务站报销。届时,参保人员将能在家门口开上这些常用慢性病药品,无需再到大医院“排队开药”。
实际上,本市对于医保用药目录进行着定期调整。第一版目录2001年出台,在2004年、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第二版和第三版目录后,本市也在2005年、2010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去年10月,本市再一次为社区小目录开了“小灶”,将大医院诊断明确、患者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224种药品,纳入社区报销范围。
然而,在如此大的“扩容”之下,仍有患有慢性病的诸多患者在抱怨社区里开不到需要的药,还得回流到大医院。市人力社保局也多次表示,考虑到用药安全问题,一些药品确实还无法在社区医院配备。“以去年的调整为例,我们整整进行了两年的调研和论证。最终才在新的社区目录中重点增加了治疗八类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但像紫杉醇注射剂——一种治疗乳腺、卵巢癌等病症的化疗药物,虽然目前使用的范围不小,考虑到此类药品副作用大,使用后需要医院随时监测,一旦出现反应还要进行辅助治疗,社区医院的抢救措施还无法到位,所以才未被收纳。
一些药品进入名单 社区医院也难以配齐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社区开药难,并不能全部“归咎”于目录不够宽泛。有些药品尽管已经在小目录内,但在不少社区医院仍难觅其踪。“社区服务站容量实在有限,要把上千种报销药品都配齐,太不现实了”。不少社区医生表示,在无法统计出社区内所有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下,如果过度采购也会造成浪费。
事实上,社区医院药房受场地限制,只能有选择性地采购医保药品。“打一个通俗的比喻,社区卫生服务站像便利店,大医院就像大型超市,方便快捷是便利店的优势,但达不到大超市那样的品种齐全。”该医生说。
标签: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