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保险知识汇总需要推动养老金入市

2017-03-01 08:00:02 无忧保

社会保险基金(核心是养老金)目前90%左右资产为银行存款,其中不乏活期存款,仅10%投资国债。十几年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获得的收益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2001~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14%,社保基金资产实际处于不断缩水中。

不仅如此,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还将面临更大考验。中国养老保险框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搭建,覆盖面尚未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处于“窗口期”,这期间收入大于支出是常态。但“窗口期”结束后,养老金大规模集中支取的压力将陡增,缺口开始凸显。相关机构和专家对这一缺口的预测从6万亿元到13万亿元不等。再加上近几年政府连续上调养老金标准,未来财政补贴养老金的压力将十分巨大,必须防范重蹈部分国家养老金引发财政危机的覆辙。

中国老龄化在2030年将进入最高峰,届时领取养老金的主体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作的人群。

各种质疑和阻力使得改革养老金投资体制的动议一拖再拖。然而,在中国老龄化洪峰来临之前,目前可谓养老金制度改革最后时机,应该当机立断、排除万难,坚定推动养老金入市。

首先,应统一和明确养老金“入市”不是“入股市”的认识。与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养老金投资的首要选择必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国目前有大量短期和中长期票据、国库券、金融债券等几乎零风险产品,还有企业债、公司债、地方债、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中低风险产品,这些投资品年收益率从5%~20%不等,大大丰富了养老金的投资选择。私募股权投资、基础设施、绿色环保和低碳投资等一些新兴领域也可供选择。此外,实业投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

其次,养老金进入股市不是全部,只是部分入市,而且应当逐步有序,比例可以适度适时调整。有观点提出,基本养老金不应入市而应大规模发展企业年金入市。目前中国的企业特点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与国外不同,中国的基本养老金规模远高于企业年金,目前阶段从其中分出一部分入市是可行的。

国外各类养老金投资股市比例最高在50%~60%,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上限为40%。未来养老金投资股市比例可降至35%以下,也可以规定不得投资一些高风险板块。

再次,养老金入市是出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考虑,并非救急式的托市救市。毕竟,在低点入市总比在高点时再来讨论入市问题更加安全。

毫无疑问,养老金入市短期有利于提振股市,但中长期看更是熨平波动、有效止跌的坚强市场后盾。养老金的特点是沉淀性和增量性,一经入市,在安排好1~2个月的养老金兑付需要外,庞大主体在账面上无须频繁进出,不必担心“养老金赚了就是股民赔了”。参考美国的经验,每次金融危机中资金退潮,一旦触及养老金铺就的最后一道“资本地层”时,市场都会迅速止跌反弹。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理想。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关乎亿万民众福祉,值得政府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值得全社会各部门群策群力,尽早建立起完善的养老金投资体制。

标签:   养老金入市养老养老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