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保险知识汇总我国的农业保险改革

2017-03-08 08:00:02 无忧保

在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中,存在着一个由我国广大农民、我国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构成的奇怪三角——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洪水、台风、禽流感等,我国广大农民深切呼唤农业保险,投保意愿日益强烈;但在急切的呼唤声中,我国保险公司频频后撤,农险业务与规模大幅萎缩;在国内衣险供求极不均衡的现状下,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却表现出特别的兴趣,雄心勃勃,成为首家进入我国农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农业保险、农产品扶持价格政策和农业信贷补贴)之一的农业保险,其形成与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只有分析这三角关系并改造这三角关系,才能在我国构建相对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农业保险VS我国广大农民

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慢、过程跌宕起伏,仅1950-1959年间就经历了开办、暂停、恢复、停办的曲折历程。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开办农业保险,到目前为止开办农业保险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人保在恢复农险业务的这二个多年中,保费收入大致呈现为倒U型曲线——前十年增长迅速,从1982年的23万元上升至1993年的8.3亿元;而后十年收入骤降,2000年人保的农险。保费收入为3.87亿元,仅为1993年的46.6%,2002年降至3.41亿元。人保采取战略性收缩的策略是因为农业保险无利可图,数据显示1986年农险的赔付率为137.3%,亏损率为56%;1993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仍高达116%。人保的收缩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赔付率降了下来,从1995到2000年间农险赔付率下降了75%;但农业保险的规模与收入也逐年下降,在整个财产险业务中只占不到0.1%的比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是否意味着农业保险需求也逐年下降呢?

当然不是。我国的农险需求决非逐年下降,而是逐年上升。伴随着灾难带来的巨大危害以及保险对风险的分担与转嫁,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投保的重要性;再加上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与支付能力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断上升。然而供给与需求不成比例的发展趋势,使广大农民陷入了投保无门的尴尬境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总产值占GDP 20%左右,然而农业保险的发展却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相符合。2001年全国保费收入2109亿元,农险保费收入仅几亿元,竟连零头都不到,农民户均农险保费不足3元,远远不能规避各种灾害带来的风险。这一方面是由我国农险规模大幅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农民无处投保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某些农险业务门槛较高,农民无法进入;再加上不少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甚至毫无保险意识。如此一来,原本就缺乏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农业保险,再遭遇供给规模的大幅下降,因而陷入了日益萎缩的不良循环,保险的职能与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我国商业性保险公司农险业务为何会大幅缩水呢?这其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下图简略地表示——

首先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仅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我国农业风险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风险,有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造成的经济风险,也有由于个人或团体有意无意的错误行为造成农业损失的社会风险等等。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果不收取较高的保费,后果必定是赔付率居高不下。

其次是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诸多的障碍。第一,保险是以大数定律为基础的,这意味着投保越多,则保费越低,保障越充足。然而对于不少农业保

标签:   农业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