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事人段先生回忆,7月8日上午,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拐杖前往贵阳市一家银行的营业部办理存款业务时,一名自称姓王的女子主动询问他办理什么业务,并表示可由她代办。该女子请段先生坐下休息,详细询问他子女的姓名、年龄等情况后,递给段先生一叠材料和一个活期存折过来,让段先生“回去好好看看”。
“事后我离开贵阳一段时间,也没顾上看那些材料。”段先生说,8月5日,他准备从存折里取钱买药,这时其女儿段女士才发现,存折上的1万元现金已划出去买了一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的“个人长期人身保险”。段女士于是拨打了保单上业务员王某的电话,但该号码一直无法接通。段女士随后前往这家保险公司,向一名相关负责人万女士反映了情况。
昨日上午,万女士确认王某为该公司的业务员,但她也未能联系到王某。随后,万女士为段先生办理了退保手续,并表示,段先生的1万元在扣除10元手续费后,剩下的9990元将在3天后打回他的存折上。
针对段先生在不知情中“被保险”的情况,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贵阳中心支公司一位负责咨询投诉的负责人说,由于暂时找不到业务员王某,一时难以断言究竟是哪个环节的问题,估计是王在向段先生推荐保险产品时未解说清楚而造成了误会。
“我们业务员的压力很大,为了尽早办成保险业务,一般允许先在保单上填写被保险人的出生日期和一个系统默认的身份证号,10天内专门有服务人员打电话回访,把默认的身份证号码改成被保险人正确的身份证号码。事后服务人员多次打电话给段先生,但一直无人接听,所以才造成了保单上段女士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没有改过来的情况。”该负责人说。
标签: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