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时许,新津县五津镇复兴街54岁的王全民就起床了。不到7点她就骑车到几公里外的小学上班去。遇到夜班,在学校煮饭的王全民早上4点就得起床到校。在忙碌的同时,有一件事始终困在她的心底,因为下乡插队的原始档案没有了,她至今还没有办养老保险。她一直就不明白:没有原始档案,为什么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到劳动保障局那里就不管用了呢?
住址变化档案没了
1970年3月18日,与那个时代所有青年人一样,满怀热情的王全民,从当时的新津县城关镇插队到新津县普兴镇新坝村2组当知青。在那段岁月里,她同当地农民一样,下地种庄稼,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2年。1982年9月16日,王全民返城。返城后,她先后在花园小学、太平小学当代课老师。“到1988年,我再也没有当代课老师了。”王全民说,1988年后,她就到了当时的新津剧场做服务员。1998年,剧场拆了后,她开始四处打零工。王全民说,解决当时的生活问题是她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她先后在华阳、新津等地做保姆、做家政。
2004年年底,政府出台的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当知青的年限可视为缴费年限,知青的养老保险问题解决了。“终于可以办养老保险了,养老问题不用愁了。”得知消息后,王全民十分高兴,兴冲冲地跑到五津镇派出所查找档案,这才发现相关档案不见了,原因是“因居住地址发生变化,原始户籍资料销毁了”。心急如焚的王全民一下子就傻眼了:养老保险还能不能办下来啊?
公安局证明劳保局不认
想办法证明自己曾经当过知青!王全民想到了曾经下乡插队的村、乡。2005年2月,她跑到当年下乡插队的村,找到曾经在一起劳动过的村民,再由村委会出具了一个知青年限的证明。然后又拿着村上的证明材料,由普兴镇出具了一个证明。王全民带着证明材料,送交到了五津镇派出所。五津镇派出所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又出具了王全民知青年限的证明材料,新津县公安局也盖章表示:情况属实。“这下好了,养老保险可以办下来了!”带着喜悦,王全民将资料交到了劳保局。劳保局工作人员看了后,告诉王全民:要办理此类养老保险,必须出具原始档案资料,否则不能办理。“我一同下乡插队的朋友有的现在都开始领养老金了,而我的养老保险还办不下来。”王全民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对未来的担忧越来越大:老公也是打零工的,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不到1000元。因为工作原因,王全民一直没有去处理养老保险的事,等到今年她准备再次去找劳动保障局时,工作人员告诉她已经过了年龄,不能办养老保险了。
劳动保障局:请示后再处理
为啥子证明材料没有原始档案管用?新津县劳动保障局黄局长说,文件规定:在办理视同缴费年限时,必须携带个人人事档案到劳保局进行认定。政策规定要原始档案资料,劳动保障局不能不按政策办事。“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知青,我们都按规定在办。”黄局长说,没有原始档案,只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材料,的确让他们有点为难。
不过黄局长表示,对于这件事局里将向上级请示,等请示结果下来后,再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