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昨天下午,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赶到事发现场,以便确认遇难者名单中是否有公司的客户。保险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论是矿工自己还是煤矿的管理层,普遍的保险意识都不强。
矿工保险意识普遍不强
据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曲靖中心支公司师宗营销服务部经理毛玉国介绍,目前,保险公司针对煤矿的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人险包括个人保障险、意外伤害险和医疗险。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承保金额。其中,31岁~35岁之间的,个人保障险最高可以赔付到90万元,意外伤害险5万元,医疗险5000元。另外一种是以煤矿为单位的集体险。
毛玉国说,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来,不管是煤矿管理层,还是矿工自己,投保的积极性和意识都不是很高。而以煤矿为单位的集体险,更是少有煤矿问津。
据了解,矿工本身属于高危险行业,属于保险公司拒保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如果是正常工作的矿工的话,是没有办法来购买个人保障险的。但既然没有个人保障险,保险公司为何又在兜售这种险种呢?
毛玉国说,来到事发现场,就是想看看遇难的矿工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客户,这类客户在投保时,肯定不会是在煤矿里面工作。“因此,现在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以前投保保险后,又来到井下工作的。”但对于这部分人的确切数量,毛玉国也坦承:“可能少之又少。”
矿工声音
希望开发适合的险种
个人保障险最高的保额是45万元,如果发生意外后,将实行双倍赔付,最高的赔付金额将达到90万元。但90万元的赔付金额,每年的保费就达1.6万元以上,这对于一个年收入三四万元的矿工来说,确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事故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在附近几个煤矿打工的矿工,谈起每年1.6万元的保费,大家要么摇摇头要么摆摆手,都表示“不可承受”。其中的大部分矿工都表示,希望保险公司能够降低保费标准,如果每年在3000元以下的话,大家可能会考虑购买。
那么矿工是不是想买保险就能买的?对此,毛玉国说,矿工,属于高危险行业,属于拒保范畴之内。现在个人保障险只针对一般人,如果他当时不从事矿工行业,才能购买保险。即便购买保险后,又下到井下工作的,现在发生了意外之后,也属于承保的范围之内。
针对矿工们希望降低保费,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个人保障险最高的为45万元,还有10万元、20万元,如果购买10万元的保险,每年的保费仅4000多元,而且属于储蓄型保险,一段年限之后可以连本金一起返还。要是发生意外,也可以进行双倍赔付,买10万元保险到时候赔付20万元。
但又有多少矿工愿意每年花4000多元购买总保额20万元的保险呢?矿工之中,又有多少人符合资格购买保险呢?对此,有矿工希望,保险公司能够开发适合矿工们的险种,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
救援指挥部公布7名遇难人员名单
目前,救援指挥部已公布了7名遇难者的名单,7人都为男性。
徐付生 1963年10月师宗县竹基乡永安村委会亨召村50号
岳关苍 1973年9月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下拖白村
尹老包 1960年10月师宗县雄壁镇小阿舍村委会老私庄村9号
尹谷安 1956年8月师宗县雄壁镇小阿舍村委会老私庄村33号
赏德强 1983年6月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下故勒村
刘长生 1967年12月罗平县阿岗镇戈维村委会阿市里村
尹老七 1977年4月师宗县雄壁镇小阿舍村委会私庄村
共同祈福
矿洞口守候亲兄弟
矿工尹家增就住在山下的村子里。30多岁的尹家增正值壮年,妻子无业在家,3个10多岁的孩子正在上学,全部指望着尹家增打工赚钱。但突如其来的矿难,让一家人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方向。几个孩子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祈祷爸爸能安全归来,能再次跟爸爸同桌吃饭。
尹家增的哥哥已经40多岁了,自从事发后,他就一直守在矿洞口,等待弟弟的消息。六七年前,哥哥也曾在这个煤矿打工,但后来离开了私庄煤矿,到了别的煤矿打工。
“我在这里等着我兄弟,等着他安全出来,他们在下面等着我。”尹家增的哥哥指着山脚下公路边的一群人说道,“要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多劝劝他,叫他无论如何都不准在这个矿里。”说完话后,哥哥把头转朝一边,不一会又转过头来,但眼眶已是红红的。
“希望大哥平安无事”
“大哥还被困在矿井下,生死不明,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哥平安无事,安全出井……”44岁的矿工尹文孝强撑着,由于担任矿上的电工职务,事故发生后他只有忍住悲伤,还在矿上忙前忙后地配合抢险救援工作。
尹文孝说,大哥尹谷安家条件不好,家庭负担特别重,尽管今年有56岁了还在挖煤,现在就是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出井。
信息公开
真相权威发布满足了知情权
昨天凌晨两点,师宗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张雅存还带着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网的几位记者在师宗县雄壁镇小阿舍村里面绕着,希望能帮助几位记者找到可以入住的旅社,但走了一遭之后,村里所有的旅社都已满员。其中大多数的住客都是守候亲人的矿工家属,无奈之下,张雅存只得往1个多小时路程外的县城赶去。
凌晨3点20分,张雅存带领着几位记者,终于赶到了师宗县城。找一家,满员;再找一家,又满员。一番艰难之后,张雅存带领工作人员终于将几位记者全部安排就绪,等她回到家时已是凌晨4点多。昨早8点多,张雅存又出现在了事发煤矿的现场,为各位前来现场采访的记者联系采访对象。虽然血丝已经爬上眼睛,神态间也出现了一丝疲惫,但她依然精神抖擞。
前天早上8点,张雅存接到了通知,来不及吃早饭就迅速召集部门里的工作人员,简单分工之后,就各自分赴事发现场。有的马上赶到路口为前来现场的各级领导带路,有的专职接各级媒体打来的电话。等到晚上7点多统计的时候,赶赴现场的媒体已经有16家80多位记者。到了昨天中午,赶赴现场的媒体达到了18家,共有上百位记者赶到了现场。这么多的媒体,这么多的记者,在张雅存6年的宣传部长生涯中,还是第一次。
辛苦是辛苦,但让张雅存欣慰的是,这次事故发生之后,官方的正常渠道信息发布非常通畅,100多位记者将现场的情况向社会发布了出去。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发布及时,矿工亲属的知情权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标签: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