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社保离退休人员今年度领取基本养老金将进行资格审验,逾期未审验将被暂停发放养老金。据《信息时报》昨日报道,从4月13日至6月19日,省社保基金管理局将开展2009年度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审验工作。审验的范围和对象包括,2009年3月31日前仍在省社保局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
推出领取养老金资格审验制度,无非是想证明老人是否还活着。其实,这就是在全国推行多年的社保资格年审制,有人戏称这种“生存证明”就是“我还没有死”制度。
近年来,在社保资格年审制度方面,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出台了五花八门的公共政策,尤其对异地离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更是出台不少制度。譬如,早在2004年6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颁布《关于对异地居住退休人员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的通知》,规范了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的认证工作。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推出了回单位、寄指纹、拍照片和视频聊天等形式的“生存证明”。
基于形势和现实的需要,广东省才对此项制度进行创新,从年审新政来看,确实有许多亮点值得肯定和赞许。一方面,这种网络化管理模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公开、透明,有利于杜绝冒领和腐败现象。其二,尤其对境外定居人员,由于可直接在网上操作,不但可以节省离退休人员的出行成本,而且也便于管理。
但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觉得,无论全国各地形式多样的“生存证明”,还是广东的年审新政,都或多或少存在对老年人羞辱的嫌疑。与某些让人难以接受的制度一样,这种要求老人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制度,一直被人们称作是一种“制度性羞辱”。 尽管这种公共政策屡屡遭人诟病,但多年来还是有许多社保单位,痛并坚持着这种挨骂的制度。
实践和现实证明,即便再完善的“生存证明”,都难以遏制养老金冒领现象,惟有在制度上彻底改良现行的发放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笔者觉得,只要政府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社保机构、公安户籍管理与民政殡葬三个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就能破解这项难题。
具体讲,由殡仪馆在核准死者身份后,将死者的信息资料传递到户籍管理单位,再由户籍管理单位负责对死者进行信息核销,而社保单位通过网络便能确切地查询到这些详尽准确信息,最后决定养老金的发放。笔者以为,在现代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建立几家部门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应该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