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投入36亿元,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完成情况: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参保人数达到1102万(农村户籍983万,城镇户籍119万),参保率85%,其中老年参保人员362万(农村户籍304万,城镇户籍58万),共发放养老金55.87亿元,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社会保障工程成绩单 目标: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2.3万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2万人。
完成情况:全年共免费治疗肺结
廖国锋是九龙坡陶家镇人。2010年,他在家附近的一个小摩配厂找到一份工作,底薪700元外加提成。廖国锋从来没在外面打过工,他觉得这家摩配厂的待遇还不错,“比在家种地挣得多。”他高高兴兴地到厂里开始上班。“厂里没说签劳动合同,我没想这么多,也没要求签劳动合同。”
2011年初,他在摩配厂的机床前加工零件时,突然,一个零件飞溅而出,砸中了他的眼睛。经过5个多月的治疗,廖国锋被确认为左眼失明、右眼弱视。
“开始的时候,摩配厂老板垫付了很少一点儿医药费。后来,他就不管我了。”廖国锋说,他和家人多次上门,找摩配厂老板讨要医药费,老板就是不给,甚至见都不愿意见他了。廖国锋既愤怒又伤心。
在好心人的指点下,他到九龙坡区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这时他才发现,他打工的小厂没有申请营业执照,是一家“黑厂”!工作人员告诉他,他在“黑厂”打工,劳动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我该怎么办呢?”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这时,九龙坡区法律援助中心获知了此事。他们迅速指派了律师,为廖国锋提供法律援助。援助律师通过搜集证据,最终帮助廖国锋拿到了自己的伤残等级鉴定书,还得到了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
去年8月,经过法院调解,廖国锋最终得到了15万元的工伤赔偿。
援助律师出手
帮他拿到15万元赔偿
故事
丰都县首批领到重庆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居民。(资料图片)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也像城里的“公家人”一样有钱领。2011年,作为我市“民心工程”之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让农村老人有了社保,不用再只靠养儿防老。同时作为社会保障方面的医疗、教育等5方面内容也都超额完成,让困难群众生活也有保障。
提前一年全覆盖
据了解,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市级统筹、提高标准、鼓励缴费”的原则,将农村居民和城镇没有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了覆盖范围,创新地把没有养老待遇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纳入了一个制度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2011年4月,我市就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比全国新农保实际进度提前了1年。到2011年11月,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102万人,其中农村982万人,360多万老人按月领取了养老金。同时,还加大地方财政补贴力度,将基础养老金标准定为80元,比国家规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5元,并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各增发10元养老金。
为了让农民早点享受到这一民心工程带来的实惠,全市40个区县建立了村社受理、乡镇办理、区县处理、市级集中管理的四级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参保。并且通过多渠道落实保障资金。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0.4亿元;市和区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22.3亿元,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新增养老床位1.2万张
贫困的白内障病人又重见了光明,新建的农村养老院让农村老人不再为儿女在外打工无人照料而担心,贫困的学生也得以继续上学……作为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方面的其他4项民心工程,市卫生局全年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2.3万人,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45万例,比原计划超额完成,多让2.5万人恢复了光明。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养老难问题,我市争取中央及市级资金2650万元,支持5个区县福利中心建设,现在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同时安排市级建设资金10587万元,补助乡镇敬老院建设,已有17个敬老院投入使用。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2万张,让更多的农村孤寡空巢老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让困难群众更好更方便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去年全市超额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275件,为3.6万多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挽回损失和取得利益4.4亿元。其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5192件,挽回损失和取得利益1.95亿元。
纵深
我市的法律援助
率先实现应援尽援
市司法局局长林育均介绍,市委、市政府长期把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市政府民心工程重点推进,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在“十一五”时期取得长足发展。在市级、区县级财政的大力保障之下,法律援助的范围近年来不断扩大,不但将法援范围由城市低收入人群扩展到农民工、残疾人等,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应援尽援”。
“不但给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还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赢得诉讼,获得实在的利益。”林育均说,这就需要从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入手,提高案件的援助质量,市司法局正在着手制定我市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办法和评估标准,这项工作将填补全国法律援助工作质量评价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