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家住罗田的李勇乔迁新居,他在罗田县城买了套三室两厅的房子,110多平方米,亮亮堂堂的。搬家那天,他放了十万响的鞭炮,“终于有自家的房子了,靠着养老保险,以后就可安心在这里养老了。”
李勇一家原住在罗田县胜利镇,离县城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单位倒闭后,他和妻子就去了东莞的一家家具厂打工,有好几年的春节都未回来。去年下半年,他们在县城的一个新楼盘买了套房子,1550元/平方米,买房带装修共花了20多万元。
搬进了新家,李勇对未来的生活十分憧憬,“趁现在身体还行,再出去打几年工,等做不动了就回来住着,到那个时候每个月应该有一千多元的养老金,顾生活是够用了。”
养老保险,是今年春节罗田县最“潮”的词之一。在记者回乡的这几天,“养老保险”这个词频频被老乡提起。记者发现,老乡们的思想观念正在改变,对社会保障开始重视起来。
原来在家时每年都缴了养老保险费,持续了20多年。之后去东莞打工,厂里要求大家都要买养老保险,所以就在广东接着缴费,每年要交3000多元,“听说过几年,养老保险将全国统筹,我们在广东缴的保险费可以转回罗田来,到时候可以在罗田领养老金了。”
让李勇高兴的是,他那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的弟弟也买了养老保险。去年7月,罗田县正式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年满16岁以上的乡镇居民都可以办上养老保险,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老有所依”。李勇得知后,催着弟弟去办了养老保险,“虽然保障比较低,但比没有好,也算是个保障吧。”
每年缴纳600元养老保险费,政府每年就可给予缴费补贴30元、奖励补贴5元,而且还有中央财政全额补贴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各种费用加起来,到了60岁后,每个月能领到一两百元钱。
眼下,居民们对社会保障逐渐重视,许多没有工作单位的居民都主动缴纳了养老保险,“以前很多人不愿意缴这个钱,只顾眼前,不考虑以后,现在他们这个老观念在慢慢改变。”一位居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