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一站式付费”下半年扩大到10家医院
开一张处方只需几分钟,排队挂号却要几个小时,不少市民对医院挂号难、配药慢深有体会。市人大代表钱翊梁在书面意见中建议,针对单配药的病人开设简易门诊,还可减半收取挂号费,给居高不下的挂号人数分流、减负。
市卫生局办理结果显示,目前,上海正积极稳妥推进“先治疗,后结算”模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方便病人就诊配药。对检查化验项目不多、欠费金额不大的社区卫生中心,逐步推广“先治疗后收费”。
市卫生局还表示,全市医疗部门已推行试点“门诊一站式付费”,简化患者就诊流程。截至目前,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已在其所属的市级医疗机构中推行“门诊一站式付费”试点,今年上半年又新增至8家试点医院,下半年全市试点范围将扩大到10家医院。
9家三级医院足量供应临床“必备药”
老年患者看病烦、慢性病人配药难,常常被市民所诟病。王文平、杨捷、柏万青、刘琼、严宏强等代表建议,提高慢性病人配药的便利度,扩大每次配药的药量,扩大医保用药范围,保证社区基本用药。
市人保局表示,市人保、医保、卫生等部门已明确,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用治疗药品的慢性病患者,医疗机构要开具2-4周的用药量;同时,在保留原上海药品目录绝大部分药品的同时,上海已将《国家药品目录》中新增的845种甲、乙类药品全部纳入本市药品目录,部分原需自费用药的抗肿瘤、乙肝抗病毒等治疗药物进入医保范围,对原来按照10%自负比例支付的46种乙类药品,医保支付比例调整为按甲类药品支付;今年2月起,本市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国家307种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增补了381种药物,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用药需求。
据了解,针对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价格贵、但临床治疗必须的药物,市医保办已指定本市9家三级医院(中山、华山、仁济、瑞金、一院、六院、长征、长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必须保证配备、供应和医疗保险支付。
第五批社会办医疗机构即将纳入医保
社保卡患者看病就诊,在民营医院却不能“拉卡”,既影响病人就医,也抑制了民营医院积极性,这种“门槛”有没可能放低?市人大代表裴蓁建议,医保部门开放社保卡适用民医院就诊。
市人保局在汇报中表示,近年来,本市医保管理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城镇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保计算机网络容量等确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同时结合本市医疗发展现状,将社会办非营利性护理院、精神病院等纳入了医保定点。
目前,市医保管理部门已制定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的相关政策,2007年、2010年分别开展了第三批、第四批社会办医疗机构纳保工作,2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了医保联网结算,部分专科特色明显、医疗服务质量和收费有竞争优势的社会办营利性专科医疗机构,如上海道培医院、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等纳入医保定点。目前,本市共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524家,医保联网结算点912个,全市共有54家社会办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结算。市人保局表示,本市已启动第五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纳保工作,并已经形成初步方案。
标签: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