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级政府出资开发或给与补贴,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类岗位。辽宁省朝阳市自2003年6月开发第一批公益性岗位以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国企下岗失业人员中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负担重,再就业难度较大等问题,且大部分人都是各自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国企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了家庭与社会的双赢目标。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用明显一是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类别更加全面。目前公益性岗位政策帮扶对象从原来单一的大龄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拓展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因下岗和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4050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军队自谋职业退役人员、军人配偶、烈属、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且难以就业者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等12类就业困难人员。二是公益性岗位工作硕果累累。目前,该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3216个,其中,劳动就业岗位4110个;公共治安岗位2241个;交通协管岗位339个;保安岗位1120个;保洁岗位7878个;保绿岗位3188个;家政服务岗位1164个;机关物业管理岗位1048个;后勤服务岗位2128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3216人,其中,零就业家庭成员683人;4050人员10247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617人;低保和低保边缘户782人;失业状态的自谋职业的军队退休人员96人;失业状态的单亲抚养未成年者68人;失业状态的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109人;失业状态的残疾人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10614人。三是突出重点,创新举措。针对全国普遍存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在省内率先开发了基层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岗位,在全市181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开发了617个公共就业服务岗。用以解决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对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性,按着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工作要求,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开发公益性岗位范围,对零就业家庭的城乡高校毕业生,实施重点援助和兜底安置。全面落实20日内确保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实现了我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工作目标。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成效显著一是科学设岗、提质增效。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在开发公益性岗位中始终把促进就业与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坚持以需定岗、工作满负荷、高质高效、多层次开发的原则。在市本级重点开发了城市保洁、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就业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在各县区重点开发了社区保洁、保绿、保安、居家养老等公益性岗位。现在,每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公益性岗位人员辛勤劳作的身影,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倾洒了他们辛勤的汗水,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们劳动的成果。城市顽疾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小粘贴消失了,纸屑、白色塑料袋随风起舞的现象不见了,车辆乱停乱放的场景看不到了,荒草丛生的大凌河改头换貌了。通过科学设岗、合理布局、严格管理,取而代之的是街道整洁、道路两旁花繁树茂、公共设施功能完备、凌河两岸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各社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秩序井然,城市形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我市荣获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和省双拥模范城荣誉里,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中,都凝聚着公益岗人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二是公益性岗位人员成为构建十分钟便民服务圈的主力军。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市政府启动了构建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工作。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为依托,构建9个便民服务圈,使居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提出需求有人回应,遇到困难有人帮助。构建过程中,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加强横向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社区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作用,扎实推进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用人体制转变,将在社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交各县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使用。市本级完成公益性岗位人员用人体制转变1524人,各县区完成公益性岗位人员用人体制转变6405人。同时指导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便民服务圈的功能和工作实际情况,建立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考评、实施动态管理。在就业服务圈、养老服务圈、平安服务圈、家政服务圈构建实施中,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已成为践行便民服务理念、提升社区功能的中坚力量。具体工作举措一是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以建立公益性岗位管理长效机制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出台了《朝阳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从公益性岗位的界定、安置对象、困难群体认定、开发原则、录用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做到岗位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二是对公益性岗位实施动态管理。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在本地区现有公益性岗位基础上,根据各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的职能变化、使用效率、社会效益和年审结果,统一调剂各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数量。三是用人单位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各用人单位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详细人员数据库,明确岗位职责,及时向就业服务机构上报并更新上岗人员岗位分布表。结合岗位需要,对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安全作业、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的培训和教育。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中的党员参加党组织学习和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健全公益性岗位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设置信访箱、公布举报电话,指派专人负责信访和监督举报工作。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上岗人员岗位分布表,采取上岗现场核查、电话核实、专项整顿等形式对用人单位人员上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建立抽查台帐。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比对和审核工作制度,定期将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与工商部门企业法人代表数据、地税局部门纳税法人代表数据、企业参保人员数据、失业保险参保人员数据、就业备案人员数据进行比对。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杜绝了顶岗、空岗和不符合条件人员上岗等现象发生。五是开展公益性岗位年审工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对各用人单位开展年审工作,年审包括平时抽查和年检两部分。每年12月底,对各用人单位进行一次年检。年检内容包括各用人单位用工备案手续、用工档案管理、待遇落实和信息上报等内容。根据平时抽查和年检情况最终确定各单位年审结果。对年审结果不合格的用人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收回所开发的公益性岗位。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公益性岗位